丹凤县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全县1692名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和基层单位调研走访,驻村蹲点,在了解社情民意、宣讲形势政策、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丹凤跨越发展上见实效,切实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访民情。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盼所需,寻找梳理存在问题,找准服务群众切入点。省市县安排部署会议后,市人大副主任、县委书记李选良轻车简从带头深入庾岭镇街坊村和皇台矿业公司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详细询问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为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品,宣解党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镇村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晓燕也第一时间深入自己包抓联系的峦庄镇中南村走访慰问了5户困难群众,并和镇村干部座谈,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反映的通组路硬化、核桃园科管、村党员活动室办公设施等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把基层当作最大的课堂,拜人民群众为师,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县32名县级领导干部、588名科级干部、1072名科级以下干部联系16个镇、196个村、12个社区、重点企业29个,对口基层单位257个,共召开各类座谈会 1620余次,走访群众5066户,准确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掌握了基层第一手情况,为制定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举措提供了科学依据。
干部下茬真抓实干解民忧。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 “三问三解”活动的首要任务,通过联系乡镇包抓重点工作,联系村组改善基础设施,联系企业搞好生产经营,联系困难群众发展主导产业,联系对口单位提高技术水平,送政策帮助群众转变观念谋发展,送温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送法律帮助群众知法守法促和谐,送科技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发展、就业就医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至目前,全县各级机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000余件。县政协深入寺坪镇陕南移民安置点,与特困户交流,送去慰问金;县委组织部23名组工干部深入包抓的竹林关镇雷家洞村,为该村义务补栽优质核桃苗200余株,并与51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县司法局成立由律师、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12名同志组成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深入机关、镇村、学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解答服务;县农业局成立6支农业服务队田间地头送技术,向农户发放农业科普书籍1100余册、种养殖技术宣传单4200余份;县工商联在深入龙驹寨镇罗家村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对该村群众进行沼气使用技术、养猪、核桃科管技术培训;林业局全体干部深入核桃基地现场,为农民传授核桃栽植和嫁接技术,讲解森林防火与法规常识。土门镇针对该镇龙王庙河村31户移民搬迁户反映的水毁河堤修复的问题,镇党委现场召开相关站所负责人会议进行了安排,限期进行解决;庾岭镇1名志愿者和5名大学生村官每人各拿出400元,包抓2户困难群众,深受群众好评。
部门联动强化督查促落实。紧扣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干部驻点的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委还从相关部门抽调18名干部,组建了6个督查指导组,分片负责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检查、督查,就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总,及时予以通报,限期整改,推动下步工作部署。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此项活动扎实开展。竹林关镇在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中,把干部包抓困难群众情况、帮扶措施、完成时限制作成承诺书,在所包抓的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全县发放“民情联系卡”1800多张,包抓干部把服务对象的电话写在卡上,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群众,方便群众有事找干部,干部经常联系群众。
通过“三问三解”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县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观,服务群众意识不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县上坚持把“一个建设(项目建设)三个硬仗(工业发展、城镇建设、旅游开发)”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启动实施了高碳石墨、朝阳大道、通用航空产业园、丹凤二中等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类项目60个,年度投资50亿元,现累计完成投资11.78亿元; 31处涉及4300户16063人的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和3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社会事业、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有序开展。
文章来源:丹凤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