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丹凤县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以联镇、联村(社区)、联企业、联对口单位、联困难群众;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制定增收计划,帮助办实事解难题,帮助健全制度机制;访党员干部、访“两代表一委员”、访信访户、访产业大户、访特困户;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文化、送关爱“五联五帮五访五送”为载体,全县1700多名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生产生活一线,结对联户访民情,化解民怨促和谐,发展产业促民富,奏响全县富民和谐曲。
沉下身子结对联户访民情
按照“五联五帮五访五送”的要求,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要联系一个镇、一个村(社区)或一个重点企业,包扶5户以上困难群众,全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50天;科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对口基层单位、一个村(社区)或一个企业(社会组织),帮扶3户以上困难群众,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80天;镇机关干部每人全年到所包村(社区)服务不少于150天,并结对帮扶2户以上困难群众。辖区内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也要明确联系领导,确保每个村(社区)、行业基层单位和重点企业实现全覆盖。丹凤县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开展 “五联五帮五访五送”活动。家住庾岭镇太白村的周学启下肢不能活动,县委书记程诗有知道后,将他确定为自己的包扶对象,给他送去一辆轮椅。活动中,每名干部要认真填写民情联系卡,记好民情日记。各镇还制作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将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站所职能、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印在上面,发到每户群众家中,方便群众联系。全县各机关干部共走访基层单位796个,帮扶困难群众5066户、困难党员500名、困难学生110名,召开各类座谈会1620余次,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技术讲座508场次,发放民情联系卡1427张,便民服务联系卡1.6万张。
化解积怨为民解困暖民心
活动中,县上做到将“联、访和帮、送”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参与活动的32名县级领导和96个县直部门都确定的包抓联系镇、村,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对全县现存的信访积案进行梳理和研判,实行一件信访积案、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解决班子、一套解决方案、一套稳控措施的“六个一”包抓机制,巧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救助以及思想教育等“综合法则”,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龙驹寨镇鹿池村张天理老人,因为出租房屋火灾遭受损失,责任人失踪,怪怨政府服务缺位而走上漫漫上访路,在县长郑晓燕的倾心包抓下,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而息诉罢访。六年的老上访户带着家人为县政府送去锦旗,并以鸣炮方式表示自己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活动中,县司法局成立由律师、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12名同志组成的法律服务志愿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解答服务;县工业办为原葡萄酒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十多家国有、集体企业200余名退休人员、家属工、副业工等办理养老保险。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工商联界政协委员深入龙驹寨镇罗家村,捐赠二元复合肥等农资1500袋。县职教中心减免900余名学生住宿费38250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各级机关干部下基层办实事1221件,落实项目92个,争取资金530万元,物资44余万元,帮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48起,受理调处群众信访案件181起,启动建设各类项目105个,让“三问三解”活动成了为民服务的民心工程、维护稳定的和谐工程、加强组织建设的强基工程。
发展产业助农增收帮民富
该县把助农增收作为“三问三解”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深入开展“五联五帮五访五送”活动,帮助群众发展产业。依托现代科技农业园区,聘请驻园专家、科技特派员制度等,为园区建设和产品销售注入“科技含量”,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王塬畜牧产业园区、万湾循环高效农业园区、南坪设施农业园区、棣花——龙驹寨3万亩核桃高效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基地”,全县新发展县级农业产业园区5个、产业大户1000户,新建农民专业社20个、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华茂现代农业园区已创建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肉鸡养殖大棚遍布全县14个镇的沟沟洼洼,带动2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全县财政落实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落实配套资金2800余万元,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
文章来源:丹凤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