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六项重拳”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打印

    近年来,柞水县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强化源头治腐,狠抓教育监督,严格纠风惩处,打出了一套套反腐倡廉“重拳”,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创新制度抓防控,全面筑牢廉洁从政“防火墙”。成立了122个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对29名党政“一把手”进行了双向述职述廉、300名新提拔任用干部进行了任前考廉,将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延伸到了镇科级,落实了信访听证终结、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制度,开展了电子化政府采购试点;全县13个镇“廉政灶”节约资金250余万元,创新推行了村民纳谏、村级财务“五笔会签”、村务公开月报告备案等六项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突出特色抓教育,让党员干部念好“为官经”。建成了县党员廉政教育中心和115个标准化村级活动室,购置廉政文化设施200余件、廉政书籍6万余册,举办反腐倡廉知识培训班280余场次,发放廉政读本、警示教育片等培训资料4000余册;制作宣传展板560余块、廉政文化墙330余面、廉政标语500余条,举办廉政文化专场文艺晚会65场次,建立了乾佑清风网站和16个乡镇的门户网站,制作电视专题片7部,使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强化。

 

    围绕中心抓监督,让重大决策落实“不走样”。围绕重大工作部署、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对全县535个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扩大内需工程项目进行了检查,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追缴违规资金20余万元,督促有关部门查处坑农害农行为20余起,查处假劣食品案件46起。核查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工赈移民资金、救灾款物等资金8.37亿元,纠正违规资金1360万元,确保了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

 

    夯实责任抓落实,让党员干部勤廉意识“扎得牢”。认真落实廉政监督的各项规定,率先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惩防体系动态监测网络平台,先后对400名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对316名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纠正违规购置和更换公务车辆27辆,对3800名对象人员进行了廉政鉴定,对22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了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建立县级领导包抓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30余个,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

 

    以民为本抓纠风,使党群干群关系“一家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项,查处公路“三乱”问题6起,对17个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设立了“三大园区投资环境监察室”,开办了“行风热线”,深入开展了“勤廉乡镇”、部门行风评议和政风行风测评等活动,推行了部门重点站所股室负责人勤廉服务档案管理和便民服务代理制,建立了30个便民服务大厅,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注重治本抓惩处,让违纪违法行为“坐不住”。 建立了4个案件查办协作区和案件查办人才库,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358件(次),初核案件268件,立案41件,结案38件,党政纪处分50人,挽回经济损失13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文章来源:柞水县纪委


上一条: 商南扎实开展“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
下一条: 奋进的五年 辉煌的业绩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