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问题是当前农村最为突出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近年来,镇安县立足县情,将侵害群众利益的涉农问题作为解决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肃查处。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全县处置涉农案件线索224件,占处置线索总数的91.89%;立查涉农案件121件,占立案违纪案件总数的77.68%,党政纪处理169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10余万元,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使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反腐败的实际成效。
强化领导,夯实责任。县纪委把查办侵害低收入群体利益的涉农问题与落实“两个责任”、纪检干部全员办案等制度落实相结合,将涉农问题的查办作为重点内容,严格实行涉农案件查办工作责任追究,对压案不查、瞒案不报、违纪问题查处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力的镇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并将查办涉农案件与纪检监察干部办案津贴、评优树模及使用交流挂勾,全面夯实各镇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主管责任。
精查细排,收集线索。构建涉农问题线索排查收集平台,建立县、镇、村、组信访举报网络体系,县纪委开设涉农信访网络举报专区、各镇各部门设置举报信箱、各村建立民情气象站,持续畅通举报渠道。开展民生资金大检查,开通民情直通车,逐村、逐组、逐户拉网式收集涉农问题反映;对公安、土管、教育、民政、司法、林业、药监等热点涉农行业,采取“一行业一治理”的办法,集中清理,发现问题;对2013年以前问题线索进行大清理,全面排查遗留的涉农问题线索。通过多角度受理摸排,截止8月底全县共收集涉农问题线索224件。
转变方式,快速查处。实行县纪委分管领导一线办案制度,整合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镇、各职能部门力量,对排查掌握的涉农线索分类处置,快查、快结。对线索具体、问题单一的交乡镇、部门核查,对有一定难度的启动乡镇办案协作区联合核查,对重大复杂的线索组织民政、财政、林业等职能部门联合核查。建立涉农线索台账清单,严格执行签字背书制度,加强转办件的督促指导,严格结果审核。案件调查结束后统一交审理室审核定性,统一依据、统一标准、统一量纪,确保全县涉农案件处分等次的规范确定。截止8月底,收集的224件涉农问题线索全部核查到位,通过核查转立案121件,已结案106件,党政纪处理169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建章立制,源头治理。坚持查、纠、治相结合。对每一个涉农问题都及时公布反馈调查处理结果,为信访人释疑答惑,消除疑虑,化解不必要的重信重访、集体访和越级访,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剖析重点案件,及时通报违纪问题,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针对涉农案件多为村组干部、村级组织转移涉农资金用途问题突的情况,研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事务管理的通知》,重申村财民理镇监管、村级筹资酬劳一事一议、财务收支三笔会签等规定,推行了村级党员干部廉政承诺制度,规范了村级党员干部廉洁履职行为。2014年以来,编发典型涉农案件通报8期,组织民政、财政、林业等部门开展专项问题核查10次,督促指导民政等职能部门修订完善农村低保评定资金发放、退耕还林指标落实资金兑现、农村财务管理等制度8项,从源头上预防了涉农问题的发生,有效防止了涉农问题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