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在3个县级重要部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10年开始在全县12个乡镇和20个重点部门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以查找廉政建设风险点为基础,以制定防控措施为关键,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最终目标,经过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各单位相互学习交流,大胆实践,扎实细致地开展廉政建设风险防范制度工作,初步摸索出了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模式。
一、吃透精神,正确把握风险防控的意义和作用
廉政风险防控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我们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党纪处分条例》、《公务员处分条例》、《廉政准则》等有关廉政法规,深入财政、工商、教育、交通等部门开展调研,摸清了这些单位容易滋生腐败、群众关注、能给公职人员带来灰色收入的热点事项,探讨交流推行风险防控工作的方法、步骤、程序和关键环节,县纪委内部相互交流沟通,正确把握廉政风险防范的意义,制定印发了《陇县廉政风险防范实施办法》、《陇县推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流程图》,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了《陇县关于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县委书记杨宝玉同志在全县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大会上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重点辅导。利用陇县纪检监察网的优势,及时刊载工作步骤、政策法规,便于基层单位操作有规范,确定在管钱、管人、管物、群众关注的热门单位和查办案件中经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重要岗位上,以查找廉政建设风险点为基础,以制定防控措施为关键,探索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
二、大胆实践,切实防控廉政风险
一是广泛动员,消除顾虑。对各单位全体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做好动员,从思想上消除顾虑,从政策上寻求支柱,从效果上动之以情,使试点单位每一名干部都意识到开展这项工作是让自己更加规范的履行职责、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变组织要我参与为我要主动参与,以达到制度创新的初衷。二是结合业务工作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各单位紧密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实际,组织本单位干部认真学习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公务员处分条例》、《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廉政法规,设计制作了《廉政风险点自查表》,下发班子成员和各股室,突出领导岗位、中层(科室)岗位和重要岗位三个层次查找廉政风险,领导岗位重点查找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中层岗位根据科室负责人职责定位,针对行政、管理、执纪、执法等重要环节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重要岗位人员对照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查找并分析出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自由裁量权和现场执纪执法权、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查找主要涉及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社会环境等四类风险,采取自己找、家属帮、群众提、相互查、领导点、组织审等六种方法查找风险点。各单位在查找风险点时按照准确、具体、全面的要求,一次找不准就来两次、三次,直到将风险点找准止。全县各单位共查找风险点1391个,制定防范措施186项,制定工作流程图192项,完善制度251项。三是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防控廉政风险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是关键。针对各单位查找的廉政风险,我们努力做到“三个到岗”,即风险定到岗、措施建到岗、责任落到岗。根据权力运行的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实行廉政风险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重新确定岗位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公开工作权限和监督途径,细化监督责任主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提醒、纠正、防范风险等级升级。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参加了法治陇县大讲堂,邀请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王周户教授辅导行政法学制度。全县执法执纪部门对权力事项做到五公开两公示,即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流程、执法标准、处罚幅度公开和监督途径、救济渠道公示。县国土、住建、卫生、药监、扶贫、教育等部门组织人员梳理编制了工程流程图,印制了业务办理一次性告知书。积极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组织各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政、扶贫、教育等部门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对部分业务进行了跨部门调整,有效分解了高风险岗位的权力风险。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组织本单位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了测试考核,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法纪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县纪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住建、工商等部门调研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指导部门制定自由裁量权制度。县工商局通过“三级三控”,采取“三评三公示”的办法实现了对基层工商工作的全程、常态、透明、客观管理和评价,依托信息平台,研发了“风险评价绩效考评管理系统”,对查找的116个风险点实行三级预警、动态管理,实现网上提醒全覆盖,加强结果运用,增强了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县财政局在制订防范措施中坚持和完善了廉政教育制度、建立完善了预算编制、资金拨付、财政专户、预算追加等20项管理制度、对内部7个股室的职能进行了合理地调整、对全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统一管理,撤消合并账户27个,制定安全隐患防范制度3个。四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是建立惩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的几率,使干部不犯或少犯大的错误。针对查找到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相关措施,形成机制,一是建立提醒、警示的预警机制。坚持多种形式宣传廉政知识和业务法规,经常组织观看电教片和典型案例分析,筑牢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将存在廉政风险岗位的工作程序、权限、政策依据、监督途径和风险点对外公开,净化廉政风险存在的外部环境,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的责任,通过廉政风险动态监控和定期检查,发现存在或者可能发生廉政风险时,及时向有关岗位个人发出预警信号,运用提醒、诫勉谈话等方式采取处置措施,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堵塞漏洞,化解风险。二是建立查处、纠错的惩治机制。对不认真开展预警机制,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必须坚决地采取惩治措施,追究违纪人员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建立检查考评机制。研究制定了《陇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管理考核办法》,以年度或项目管理为周期,细化量化风险防控检查、考核、评价指标,定期检查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看防控措施是否可行,执行效果如何,检查风险内容有无变化,对收集到的当前队伍建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评价意见和整改措施,加强风险防控结果在干部年终考核中的运用,为促进工作、提高素质、提升形象提供合理化建议。四是建立循环修正机制。经过一个周期的运行,以预警机制、惩治机制、检查考评机制运行结果检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效果,总结好的做法,去掉不切实际的防控措施、制度进行修正完善。
三、健全制度,切入关键环节抓提升。
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是保证风险防控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抓手。一是健全重大事项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全县各级严把“三关”,按照十步工作法,以一把手末位表态形式议决重大事项90多项,有效防止各级干部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二是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财务管理“双审会签”制度,跟进财务审批权这个关键,在全县319个行政事业报账单位严格执行“双审会签”制度,纠正不合理支出416笔、393.6万元。三是我们始终把工程建设领域作为一级风险点防控,制定出台了《陇县招标投标工作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监督的项目内容、范围、方式及处理方式,对政府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陇州文化广场等7个建设项目派出了监督检查组,督促纠正问题53个,对7名责任人员进行了警示训诫。四是制定陇县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实施对象、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实施步骤、相关配套制度等,并付诸实施。整合公开类型,以党务公开为先导,把政务、村务、事务、财务等各种类型的公开整合在一起,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制定出台了《陇县统一征地暂行办法》,规范征地工作流程。通过发布公告和举行听证,采用现场登记的方式,当事人、村、镇、局多方必须签字确认,按照批准的征地款分配方案,经由当事人、村、镇、局审核确认后签署补偿协议,及时将征地补偿款兑现到户。
四、加强检查指导,不断总结完善。
在实践中,通过直接参与乡镇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发现,一些同志第一次查找风险点时所查找的风险点含糊不清、避重就轻,没有实际内容,有的纪检组长也对此项工作把握不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检查指导中,一是抓住关键。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关键是找准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二是大胆探索。在建立这项制度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们按照这项制度出台的立意,理清思路,抓住关键,注重实效,自主地开展工作。三是紧密结合业务实际。各部门在查找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时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使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切实可行,避免了形式主义。四是注重实效。把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查办案件、源头治腐、与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把查找风险点与制定防范措施建立在这些工作之上,以监管工作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化解风险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