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省纪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宝鸡市纪委监察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历次中央全会、中省纪委全会精神,以纪律审查和权力监督为重点、坚持不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主动作为,落实“两个责任”
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积极构建以责任落实为统揽、以制度建设为规范、以执纪问责为保障的责任体系,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
一是当好参谋助手,组织协调推动落实。市纪委积极协助市委督促县区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先后9次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和落实措施。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细化党委6个方面的主体责任、纪委4个方面的监督责任,并建立健全7条工作制度和机制,使“两个责任”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二是领导干部主责主抓,带头督促落实。市委积极履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反腐败工作纳入全市工作大局,全力支持纪委依纪依法严肃查办案件。今年9月,召开全市述责述廉大会,19名县区党委和政府、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评议结果现场公布。通过这些措施,使各级党委、纪委真正把“两个责任”记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
三是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倒逼责任落实。将落实“两个责任”作为今年全市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单独考核,研究制定《市纪委监察局“一案双查”实施办法》与出台《宝鸡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衔接配套,促进“两个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实施责任追究16件,处理责任人17人(其中13件、14人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追究,3件、3人因落实监督责任不力被追究),以倒查追责倒逼责任落实。
二、严肃执纪,坚决惩治腐败
围绕“管住纪律”这一目标,严格纪律审查,准确把握“四种形态”“三类人”“三个时间节点”,严肃查处违纪案件,推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12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1865件,处置问题线索4468件,立案1893件,结案1842件,党政纪处分1781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挽回经济损失413.29万元。初核、立案、结案、处分数同比分别增长143.1%、168.9%、162.0%、138.7%。办案的数量、质量、效果较往年大幅提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是抓住执纪重点。严查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违纪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了陇县原县委书记杨宝玉受贿案、市扶贫办副主任何宝才受贿案等重大案件,形成强烈震慑。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纠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1602件,占查办案件总数的84.6%。严肃查处了陇县西沟村支书和村主任贪污搬迁款、高楼村支书挥霍村集体资金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二是创新执纪方式。在全市推行联组督查办案模式,有效解决办案力量不足、人情困扰、线索缺乏等问题。制定印发了《宝鸡市纪委监察局“一案双查”实施办法》,推行查办、通报、约谈、考评、追究“五位一体”的办案考评制度,促进基层办案工作。今年以来,县区和基层立案1815件,占全市办案总数95.9%,同比增长164.5%,扭转了市县部门和基层办案较弱的状况。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治“病树”正“歪树”。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约谈党员干部789名,纠正苗头性问题1946个;党纪政纪处分中适用警告、严重警告等轻处分的党员干部1271人,占95.4%;党政纪处分中适用留党察看以上重处分的党员干部38人,占2.9%。
三是严格执行纪律。制定《建立问题线索处置及案件查办工作报告制度的暂行规定》,规范问题线索处置,坚持“四必查”。坚持县区纪委、部门纪检组每两月汇报一次问题线索处置情况,畅通渠道,实行案件线索集中排查、上提一级、规范处置,不放过任何案件线索。严格执行“212”办案安全检查制度等规定,市、县(区)14个标准化谈话室已全部建成投用,提升了纪律审查技术含量和法治化水平。
三、强化监督,持续正风肃纪
以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着力点,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既发现解决具体问题,又健全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经常性的明察暗访。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使日常监督成为新常态。周检查、月通报,实现了全市作风检查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明察暗访325次,派出检查组468个(次),检查单位2371个(次),公开通报批评64个责任单位,党政纪处分21人,公开通报曝光8件,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得到有效纠正。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规范婚丧嫁娶喜庆事宜的暂行办法》。严肃查处了凤县人大主任王传中大操大办儿子婚宴问题,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通报全市,形成了强烈震慑。
二是聚焦“懒政不为”,唤醒纪律规矩意识。持续开展《百姓问政》电视直播节目,至目前,市一级节目已累计播出46期,走访单位200多个,召开征集问题座谈会260场次,参与群众6000多人,收集意见建议2870条,办结率87%,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党政机关转职能、党员干部转作风的良好格局。与此同时,开展万名群众评议百名科长活动,有效解决庸政不为、懒政慢为等问题,促进机关干部积极作为。
三是抓好“巡视”整改,形成强烈震慑。市委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制定印发了《落实省委第三巡视组对我市巡视情况反馈意见的整改措施及责任分工》。市纪委对涉及的4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制定方案、建立台账,跟踪督办,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具体、整改有力。今年以来,中省巡视组交办的46件要结果信访件,已办结并上报37件,9件正在抓紧办理,办结率80.4%。
四、惩防并举,规范权力运行
在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上,统筹推进教育、监督、惩治、预防等各项工作,努力打造具有宝鸡特色的惩防体系。
一是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权力监督机制。深化村民(居民)监督委员会、公务接待“廉政灶”、基层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办案协作区、查办案件工作考核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拓展提升百姓问政等活动,不断增强制度执行效果。今年以来,镇村干部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8万件次,有效化解了基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严格执行《宝鸡市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办法(试行)》,至目前,已有11个县区213名新提任科级干部申报公示了个人财产,对9名干部因申报不实暂缓任用。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把廉政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教大格局。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深入县区和部门宣讲廉政党课15场次。在重大节假日,向全市所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廉政提醒短信6400条,做到了警钟长鸣。组织1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宝鸡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释放警示教育“正能量”。组织全市62个单位3200名党员干部赴扶眉战役烈士纪念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等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市104名拟提拔领导干部(其中县处级11名)进行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不断强化廉洁从政意识。
三是狠抓专项治理,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保障机制。市纪委监察局开展了领导干部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坚决纠正因廉不愿为、因严不敢为、因难不会为等突出问题,对失责不为、顶风违纪者予以严肃查处,促进机关干部良好纪律行为的有效践行。今年以来,先后对178名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县处级5人,科级及以下173人。
五、推进“三转”,加强自身建设
把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三转”,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一是转变职能抓好主责主业。依纪定位,大幅度精简调整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切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市纪委机关经过两轮机构改革,纪检监察室由2个增加到6个,占到机关内设机构的43%,履行执纪监督人员占到机关总人数的79%,实现工作力量向纪律审查倾斜。
二是转变方式增强工作实效。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召开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会、县区纪委书记、部门纪检组长工作联片汇报会、现场会、座谈会,坚持问题导向,从思想认识、工作重点、执纪监督方式入手,积极推行“六个转变”,即在对象上从盯住少数向监督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转变;在内容上从盯违法向盯违纪转变;在执纪手段上从单打一向多样化转变;在审查方式上从单纯办案向抓早抓小发挥纪律建设治本功能转变;在效率上从贪大求全向快查快结转变;在工作机制上从各自为政向协同推进转变。通过“六个转变”,新的纪律检查体制活力和功用得到彰显。
三是转变作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贯彻中省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精神,设立干部监督室,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收到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信件16件次,已办结14件次,给予纪律处分5人,调离纪检监察岗位4人,诫勉谈话4人。我们切实将中省纪委“四个不准”“六个严禁”的纪律要求落到了实处,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使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做遵纪守法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