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2010年,宝鸡市各级党政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市纪委六次全会部署,始终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围绕监督和制约权力这一核心,以省纪委提出的10项制度和该市提出的2项制度为重点,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狠抓落实。12项制度有序推进,一些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制度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去年“五项制度”规范运行
全市1724个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建成率99.7%。村民监督委员会在强化民主约束、畅通民情表达、尊重民意干事,以及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述廉述效制度在县区和市级部门推行后,又适时拓展到延伸国有企业、基层站所。通过媒体公示述廉名单,委员和群众代表当会质询,现场公开评议结果,先后有30名县区和市级部门主要领导、547名科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上一级纪委全会述廉述效,实现了公述、公议、公示有机结合,把党务公开的基本要求落到了实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制度推行面达到100%,提高了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意识。市县两级组织任前廉政法规考试70场,949名领导干部(其中县级106名)参加考试,10名(其中县级2名)成绩不合格的暂缓任用,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全市132个乡镇按照三有(有公示牌、有接待室、有登记台账)标准,全面推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坚持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全部挂牌,与乡镇维稳协调中心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平台受理、多个部门办理、纪委协调督办”工作机制,共计接访2116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934件(其中涉及纪检业务的557件),办结率93%。太白县挂牌接访拓展到了县级领导和所有科级干部,实现了信访工作“三无县”目标,受到省上表彰。
今年“五项制度”稳步推进
132个乡镇全部建成“廉政灶”, 基本上实现了市县干部下基层乡镇公务接待不进营业性食堂的要求,市长、县区书记、县区长带头就餐交费,带动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市县纪检机关制定了信访听证终结工作的实施意见。12个县区建立办案协作区62个,办结案件28件。市县统一的电子政府采购平台即将投用。基层药品“三统一”工作进展顺利,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价格同比降低了46%。
“ 两项制度”成效明显
“一把手”重大事项末位表态制度在市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行,严格执行。各单位界定了“三重一大”事项范围,完善了民主决策程序,纪检、组织部门定期督查,保证了班子成员民主权力,发挥了对集体决策权的监督制约作用。廉政风险防范制度扩大到了所有执法部门,各单位针对管人、管钱、管项目的热点部门和关键岗位,查找廉政风险防范点,通过模拟现实、关注细节、设定程序、加强管理,把制度建设提升到了机制约束,为有效预防腐败探索了新途径。两项制度的成功做法先后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和《陕西日报》报道。在抓好省、市“规定动作”的同时,一些县区和部门“自选动作”,破解现实难题,深化制度创新。陈仓区推行信访件办结审理制度。金台区探索出了廉政风险防范控制“六步骤一循环”工作流程。陇县工商局开发建立了“廉勤绩”三位一体风险防控电子监察系统。岐山县积极开展党纪案件公开审理助辩。凤县将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向县级部门下属单位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效果。
文章来源:宝鸡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