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廉政+”模式让廉政教育“活起来”
打印

今年以来,太白县纪委监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强化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灵活运用“廉政+”模式,以推出廉政作品为重点,以打造廉政文化阵地为特色,以开展活动为抓手,扎实做好做实廉政教育,有效增强了廉政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廉政教育“活”起来。

“廉政+创新活动” 提升廉政文化的吸引力

“革命英雄不朽,红色家风长存。让我们踏着先烈的足迹,在新世纪的征程上,勇往直前,走向辉煌……”这是前不久,太白县纪委监委自编自演的红色舞台情景剧《英雄母亲》中的一幕。

该剧由太白县1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以诗朗诵和文艺表演的形式,再现了战争年代一位普通而伟大的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让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涵养初心使命,培育廉洁家风。这是今年以来太白县纪委监委为弘扬正气、凝聚民心,创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使廉政文化以“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太白县纪委监委还组织开展了“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廉政家访、干部家属座谈会、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最美廉洁家庭”表彰、经典家风家训诵读、“我的家风故事”主题征文等活动,共征集到家风家训诵读音频作品43条、主题征文47篇,对其中12篇获奖作品和3个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加大正面典型的选树推介力度,努力弘扬传递正能量,评选出“最美家庭”10户,“三秦最美家庭”1户,市级清风好家庭1户,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全民崇廉、尚廉、守廉的良好氛围。

“廉政+创作精品” 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画面里,单位的小吴掏出一个笔记本递给领导王局长,王局长看到笔记本中夹着一个大红包后,微笑着点点头……这部由纪检监察干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廉政微短剧《莫让“喜”事摊上事》在市县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和太白县纪检监察网等媒体上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部好的警示教育片就是一本廉政教育的活教材”。太白县纪委监委着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整治基层“微腐败”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全县范围内查办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典型案例为原型,创作拍摄了《莫让“喜”事摊上事》《节日之际送您一份“廉礼清单”》等警示教育片,利用微视频形象直观、易于传播的特点,用身边人身边事带来的惨痛教训警醒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守住忠诚干净担当的行为底线,起到教育提醒、防微杜渐的作用。

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不可小觑,正面榜样的引领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太白县纪委监委联合《党风与廉政》杂志社,对黄柏塬镇皂角湾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安一家三代守护红军标语的家风故事进行专题报道,拍摄了《八十六年的守护》专题片,该作品一经推出,就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大家一致认为,用这种形式把本土红色历史及背后的故事记录下来,不仅生动活泼,也更触及心灵。

“廉政+创建载体” 提高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走上坡路,要躬身前行;走下坡路,要稳住心神”“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走进全市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白云村,映入眼帘的一条条发人深省的廉政警句,一股股清风正气扑面而来。近年来,太白县纪委监委将廉政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村规民约、民风民俗、家风家训等资源,重点打造了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处,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5处。

今年以来,太白县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栈道文化、乡土文化中的廉政元素,着力打造咀头镇七里川村廉政老街、黄柏塬镇红军纪念馆、太白镇东青村家风家训馆、王家堎镇和平村廉政广场等一批廉政文化阵地,真正让廉政文化春风细雨,无声无息融入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廉政思想的洗礼和熏陶,把廉政文化教育从“耳听”课堂转向“身受”教育,让廉政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风廉政教育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注重工作实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只有从认知上、情感上、心理上获得党员干部的认同,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影响、引导和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廉政文化‘活起来’,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廉洁意识根植于心,不断夯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实基础。”太白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太白县纪委监委)


上一条:眉县:“三措并举”推动停车收费专项治理见实效
下一条:千阳:三个“强化”推动基层处分执行规范化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