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百姓问政》开启访民情改作风窗口
打印

去年10月份以来,眉县纪委监察局、县政府纠风办按照全市“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干部作风大家评”活动的总体要求,紧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紧扣问题征集、暗访调查、互动直播和整改回访等关键环节,高质量打造“百姓问政——干部作风大家谈”大型电视直播节目,在全市实现了县区电视问政首家直播和拍摄暗访短片质量高、数量多两个第一。县市容园林局、教体局两期问政节目播出后,群众高度关注,收视率直线上升,先后被《宝鸡日报》、市电视台、省纪委《清风网》、市纪委《纪检监察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一、 下基层、接地气,直面群众征集意见建议

百姓问政,重点在问,征集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办好问政节目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搜集问题,眉县纪委和县电视台节目组领导带头,坚持深入乡镇、社区、村组和田间地头,采取召开群众座谈会、走访了解等方式,逐人征集对被问政单位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前两期节目准备阶段,先后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代表座谈会30多场次,走访询问各界群众500多人,征集各类热点问题90多条。先后有130多名基层群众带着问题走进《百姓问政》节目现场,18人直面被问政单位领导现场问政,消除了百姓对问政节目是否“作秀”的疑虑。参加过节目的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节目应该早办、多办,现在干部的作风好多了,离老百姓更近了。

二、 抓热点、找难点,深入一线拍摄暗访短片

电视暗访短片直观明了,直击问题症结,最能真实地反映政府部门政风行风现状和工作效能情况。为了切实找准被问政单位存在的作风问题和工作“短板”,暗访人员从了解掌握部门职责职能入手,起早贪黑,深入被问政单位的基层一线、管理对象和工作现场,查找焦点问题,拍摄“阴暗面”。在垃圾填埋场,工作人员拍摄到多名拾荒者在几十米深的垃圾场底层,顶着严寒在污浊的垃圾中匍匐而行,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无人过问;凌晨3点多,县城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占据了整个街道,人头攒动,各种车辆乱停乱放,地面脏乱不堪,无人管理;早上8点多钟,在某中心小学教学楼一楼门口,一名8、9岁左右的小学生被老师罚站在寒冷的教室外瑟瑟发抖,下课后询问其他学生时,孩子们反映老师体罚学生甚至还打断过教杆。这些典型的短片,既暴露出政府管理的缺失和漏洞,更使问政现场的每一位领导干部真正体会到了脸发红、头冒汗的感受。

三、 抓编排、重细节,全力以赴办好问政节目

把好节目质量关直接关系问政节目的社会反响和效果。一是抓好编排关。每一期节目直播前,县纪委和电视台编辑人员都要根据被问政部门的职能职责先划分若干板块,再对征集的问题和短片进行严格筛选把关,特别是对短片中反映出来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确保节目披露的问题客观准确,便于整改落实。二是抓好节目主持关。电视问政是新尝试、新探索,选好节目主持人后,我们先后两次赴市上问政节目直播现场学习观摩,在网上反复观看其他地区的类似节目视频,并由主持人同时和调查、暗访人员下基层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播出前坚持每个环节、每个问题反复演练,节目组人员全员参与,大家一起发现问题,帮助改进完善,提升主持效果;三是抓好现场组织关。除每期邀请40多名百姓作为现场问政主体外,还适当邀请部分县四大班子领导、基层镇村领导和“两代表一委员”作为特邀嘉宾共同参与节目。在直播现场,主持人还根据节目进度,不时让现场观众举起手中的“笑脸”和“哭脸”表情牌,对被问政单位面对面进行评议。遇到个别领导回答群众问题绕圈子或者答非所问、拖延时间等问题时,现场的监督员会及时亮出标有“回答超时、请直接回答”等警示牌进行警示提醒。节目最后,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对部门问政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并提出改进要求。四是抓好技术质量关。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购买设备,配齐配强专业技术力量,精心策划节目流程,严把现场录像、镜头切换、话筒传接等关键节点,确保每一个画面做到尽善尽美,实现了两次直播“零差错”、“零失误”。

四、 立足问、突出改,确保重点问题整改到位

百姓问政,关键在改。通过开办《百姓问政》直播节目,让基层百姓走进了电视直播间,直面政府官员,问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好风气”,凝聚了政民互动的正能量。当前,全县群众参与问政节目的主动性越来越高,对问题的整改情况也更加关注。节目开办以来,共征集到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133条,每次问政节目结束后,县纪委都会以正式文件向被问政部门予以下发,同时召开班子会议正式交办,责令限期整改。例如,百姓反映的县城首善街体育场北门厕所建成一年多未开放的问题,县市容园林局在节目播出后第二天就给予了解决。教体局在节目播出次日,就由4名领导带队,分组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查找问题根源,研究议定解决办法。据统计,截止目前,133个问题已解决116件,其余问题正在抓紧解决。

《百姓问政》节目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敢于直面群众“揭短亮丑”的大胆尝试。群众面对面监督政府工作,让群众“挑刺”,让干部“红脸”和“出汗”,干部丢了脸,但却密切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了干部作风,提升了政府效能。随着节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广泛参与,必将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促进廉政勤政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眉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综述
下一条:太白:“六廉”让廉政文化接地气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