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热热闹闹的奠基场面,重点项目悄悄开工;不铺地毯、不摆鲜花,不设席卡,各种会议或压缩会期,或合并召开,领导讲话稿历年最短;县级领导下基层调研不警车开道、不迎来送往、不吃饭,只一门心思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所呈现的新气象。
自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眉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促进作风转变、提升工作效能、保障服务县域发展为主线,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为全县经济社会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全面部署快推进,严守纪律红线
一是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成员的“八项规定”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具体抓好“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确保了规定的全面落实。二是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和内涵。县委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必须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以回应民意期盼、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推动科学发展为重点,深入查找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规定的贯彻落实转化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全面传达实现各级组织全覆盖。通过召开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组织学习讨论活动、在县电视台、公众信息网开办专栏、“五包促五化”驻村工作组深入村组宣讲等方式,将“八项规定”主要精神传达到基础每名党员干部职工,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有序参与、积极监督,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四是引导各级干部增强规定执行力。把贯彻“八项规定”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八项规定”逢会必讲,县级领导带头落实,引导广大干部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将“八项规定”落实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评先、选优、奖惩直接挂钩,使贯彻落实规定要求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健全制度促规范,固化规定要求
一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十条规定。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实施细则”及市委“十个不准”等相关规定精神,制定出台了《眉县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条规定实施细则》,对会务活动、公车管理、乡镇干部走读、村组零接待、村干部坐班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使上级规定与眉县实际相结合,增强了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制定下发厉行节约系列文件办法。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制定出台了《眉县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实施意见》、《加强节假日期间廉洁自律的通知》等制度文件,突出抓好支出预算、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外出考察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各类茶话会、团拜会,不搞走访宴请,不乱发津贴实物,使艰苦创业、勤俭朴素在全县各级机关成为主流。三是建立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包抓巡查、职能部门严抓细管、电视媒体监督曝光、纪委监察明查暗访的“四位一体”督促检查机制,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及村组党员代表担任“八项规定”监察员,设立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多管齐下确保“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到位。
突出重点抓落实,推动勤政高效
一是抓作风转变,将干部力量向一线下沉。坚持在一线锤炼队伍、转变作风、推动发展,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五包促五化”等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大力弘扬“5+2”、“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和环境整治、园区基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一线,着力解决农村信访稳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层党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舒民心、解民困、促发展,在全县形成了工作谋划在一线、干事在一线、落实在一线的浓厚氛围。共建立领导干部包抓联系点922个,完成专题调研506个,走访群众7.8万户,征集意见建议4780条,解决具体问题4025个,帮扶困难群众4327名,落实帮扶资金460余万元,搭建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二是抓会风文风,提高党政机关行政效能。严格会议审批,除全局性和程序性会议外,白天一般不开会,其它会议一律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召开,大力倡导开短会、开小会、开务实管用的会,留出充足时间抓落实。县委全委会、县“两会”时间由以往的3天压缩到2天,会议期间不铺地毯、不摆鲜花水果、不悬挂气球和会标、不发纪念品,除村组干部外其他参会人员一律不提供食宿,确保会议节俭、高效、务实。切实改进文风,按照“确有必要”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文数量,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建立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政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今年以来,全县会议数量同比减少38%,发文数量同比压缩39.7%,节约办公经费300余万元。三是抓“三公”控制,压缩降低行政运行开支。加强公车管理,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公车,严格执行节假日公车定点停放制度,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县内一律不准公车接送,严禁公车私用,提高公车使用效率。认真落实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县级领导下乡检查一律在乡镇“廉政灶”用餐,严禁各种形式的公款宴请,实行村组零接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申报制度,除县委统一安排的必要的考察活动外,各镇、各部门一般不允许组织任何形式的外出考察学习。通过严格控制、有效管理,今年全县公车购置运行费用同比下降20%,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30%以上。四是抓专项治理,坚决纠正超标违规行为。按照中、省、市关于清退办公用房及公车治理的要求,组织开展了扎实细致的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治理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管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县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在建项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及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情况,以及全县361辆公务用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严格查处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全县共排查干部超标办公用房20间,分割改造16间,清退4间,清退违规出租办公用房39间,排查违规超标车辆13辆,4辆经上报后同意继续使用,其余9辆均按处理要求进行了集中封存。五是抓违纪查处,形成警示教育氛围。始终坚持把查办违反“八项规定”案件作为整治工作重点,对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47件,立案查办32件,结案3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7人。共开展纪律作风明查暗访35次,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等方面的问题32件,通报批评22起,效能问责38人,警示训诫108人。对全县93个机关事业单位涉及的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了全面检查,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4份,依法收缴违规资金187.69万元,同时,对近年来全县查办的10个典型案例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进行通报,以案说法,给全县各级干部敲响了警钟,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作风转变聚合力,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锤炼了干部队伍。通过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带动形成了高目标引领、高速度推进、高效率落实的“三高精神”,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接地气、项目建设一线抓落实、矛盾纠纷一线解难题、招商引资一线促发展,学会了群众语言,转变了思维方式,廓清了发展思路,优化了工作方法,提升了工作成效。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比拼争先成为主旋律,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比拼争先蔚然成风,谋发展、想干事、促跨越的氛围日益浓厚,赢得了上级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使眉县的干部、眉县的事业成为品牌。二是凝聚了民心民意。通过抓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廉政勤政,优化了政治生态,净化了社会风气,惠及了广大群众,赢得了社会民心,在更高的层次、更广范围内形成了聚智聚力、共谋发展的共识,汇聚了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热爱眉县、建设眉县、发展眉县”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形成,全县上下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呈现出党风正、人心齐、事业兴、人气旺的良好局面。三是促进了县域发展。落实“八项规定”带来的良好效应正在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县连续两年荣获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平原县第一名,连续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大关,以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试运营,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建设顺利推进,霸王河工业园和常兴纺织工业园两个园区跻身省级重点园区,汤峪、常兴跻身全省重点示范镇行列为标志,工业和旅游两大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发展迈上更高层次,城乡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大,县域发展迈入了加力提速、转型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