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以来,为了让活动不走形式,取得实效,眉县纪委、监察局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扎实的在全县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需、解民怨、解民困”,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把“三问三解”活动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环境工作相结合。一是加强学习,力求思想大解放。以三问三解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六扫除六确立”活动,在全县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环境工作热潮,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学习,联系党员干部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切实转变干部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干劲不足等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调动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转变作风,力求工作大提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工作高效务实、不推不卡,做到人向下走、权往下放、钱往下拨、事帮下办,推行紧急问题“立即办”、疑难问题 “主动办”、普遍问题“集中办”、复杂问题“跟踪办”、敏感问题“公开办”的“五办工作法”,激发党员干部职工高效办事、务实干事。三是转变观念,力求方法大创新。通过学习,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体制机制、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环境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治庸、治懒、治空、治散、治玩,力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眼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围绕发展用干部、选人才、抓投入、给编制、解难题,打破部门壁垒,理顺发展机制,坚持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推进各项目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把“三问三解”活动与“五包促五化”工作相结合。按照全县“五包促五化”(包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政策方针落实五项工作,实现乡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目标)工作要求, 由31名县级领导、54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别包抓全县8个镇、23个重点村和881个村民小组,深入到群众中去,为农民群众送政策、送项目、送温暖,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直接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到所包抓的村组,亲自参与、亲自上手,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产业发展、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各工作,协助村组廓清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农民增收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帮助农户制定年度增收计划和措施,量化增收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有力的行动,推动“三问三解”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把“三问三解”活动与推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一是围绕全年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优化环境监测点的通知》、《关于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台帐管理制度的通知》等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文件,加强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二是成立了4个由优化环境监督检查组,对全县8个镇、35个部门的246个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全方跟踪督查,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现场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方式,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提出督查建议,并予以通报,责令限期整改。三是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通过监督检查,全县246个重点建设项目,已有116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47.15%,其中4A类项目148个,已开工109个,开工率超过78%,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文章来源:眉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