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 是我党事业兴旺发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当前,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四常”求“四字”的工作方式,在亲民、便民、惠民中争做模范,有所建树。
常释民惑,在政策贯彻落实中求“信”字。群众的信任,是关系一个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当前要当好三员来凸现、支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首先当好宣传员。采取上门走访、集中培训、田间课堂、夜谈、现场讲解等形式,带头把党的路线方针、法律法规和利民惠民政策带到基层去,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成为政策法规的明白人。同时积极解答群众关心的土地林权、产业发展、资金直补、养老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问题,使群众对政策、方针深信不疑; 其次当好“晾晒员”。扎实推行基层党务、政务、事务、村务公开,特别要及时公开住房、教育、医疗、社保、救济救助、利民惠民资金分配等群众关注的信息,落实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当好监督员。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安全生产等热点难点,站出来“敢言人之怯于言”,力争通过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个案处理追究,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来培植群众对党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公信度,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为反腐倡廉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常结“穷亲”,在亲民为民中求“实”字。自三月初,我县持继开展“进百村、走千户、访万民”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使亲民、便民、惠民的理念落地生根(累计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209个、现场调处矛盾纠纷54个)。干部学会了说“农村话”,群众愿意说实情,我们用真情换得了群众的真心。因此,我们要继续带头深入持久地在这个“亲密接触”平台上,放下架子,走进基层,融入群众,与贫困户、困难党员、老党员、困难职工等建立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戚关系”。一是在农忙季节,与农民群众一起到田间劳作;二是在平常时间,与困难党员、老党员、困难职工互通电话了解情况、表达问候。三是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通过一件件细小事情的解决,让每一个群众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温暖。通过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在帮扶中真正感到如沐春风,实现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凝聚创造力和战斗力。
常听民意,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中求“真”。当前,凤县不仅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黄金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眼睛向下看”,走到群众中去,切实感受到群众的诉求。一是通过电子信箱、网络互动、行风热线、民主评议等方式来搭畅快捷的民意表达平台。二是追着问题跑,多深入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主动与群众说真心话,说掏心窝子的话,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实情。三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和群众推心置腹谈心交心,理顺群众情绪。对反映强烈的社会难点、焦点问题,以勇于担当,换位思考,主动回应的言行举止,让群众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以此形成干群同心促转型,谋跨越的强大力量。
常抓服务,在便民服务中求“诚”字。我县地处秦岭腹地,全县12万人口散居在3187平方公里土地的深沟峻岭中,基层政务服务会出现一定的“盲区”和“真空”,群众在办事、办证上会时时遭遇紧急情况。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怀着“民乃衣食父母”的感恩情怀,在县、乡、村三级建立健全高效务实的便民利民服务机制。一是在办公硬件上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给群众搭建少跑路、不跑冤枉路的服务平台。二是在服务软件积极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服务措施。力争通过便民服务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诚心诚意的“贴心式”服务,来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文章来源:凤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