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反腐扬正气
——宝鸡市2015年纪律审查工作综述
打印

严格纪律审查,惩治贪腐,形成持续震慑;驰而不息,狠刹“四风”,正风全面发力,……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正风肃纪,严打“老虎”、狠拍“苍蝇”,查处了一批腐败问题和侵害群众利益、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多渠道获得的案件线索4468件,立案1893件,结案184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781人,立案数、结案数、处分数均同比上升,主要办案指标达到我市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2015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有力地营造了党风清、政风廉、作风实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聚焦主业:利剑出鞘惩贪腐

随着市扶贫办副主任何宝才受贿案、凤翔县政协副主席秦跃祥贪污受贿案等案件的查处,去年市纪检监察机关揪出一批“蛀虫”,正风肃纪,群众无不对此拍手称快。这些得益于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攥紧纪律审查的“铁拳头”,重拳挥向贪污腐败,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始终保持了惩治贪腐的高压态势。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纪律审查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市纪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以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在纪律审查中追求办案工作的轰动效应。现在,市纪委班子成员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积极转变办案理念,把办案的重点向查处十八大以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后的顶风违纪行为转变,做到快查快结,提高办案时效。

在纪律审查工作中,基层往往是薄弱地区。为扭转这一状况,市纪委积极推行查办、通报、约谈、考评、追究“五位一体”的办案考评制度,坚持“月通报”、“季点评”、“半年约谈”等形式,促进基层办案工作。同时,市纪委召开办案工作会,进行正反典型激励。不同于以往,在这个会上,两个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介绍经验做法,两个县区委纪委和两个市级部门纪检组作检讨,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也达到后进县区、单位“红脸出汗”的作用。很多纪检监察干部感慨:“这是多年来纪检工作从未有过的形式,对我们的震动和警示作用很大。”2015年,全市县区和基层立案1815件,占全市办案总数的95.9%,同比增长164.5%。

过去,岐山县由于多种原因,办案工作一度下滑。岐山县纪委将全省推行的办案协作区制度与县纪委探索创新的联组督查模式相结合,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先后查处雍川镇独殿头村原支部书记弄虚作假骗取城镇低保案,蔡家坡镇王其村村委会违规乱划庄基、乱发补贴和奖金等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该县办案数量位于全市县区第一,全省县区前列,联组督查工作经验已被推广至全市学习借鉴。

现在,“联组督查”已经成为我市纪律审查的一个新亮点。我市开展市级部门联组督查,将全市54个市级部门派驻纪检组分为十个督察组,由成员单位轮流担任督查组长,交叉督查,挖出了一批问题线索,有效避免了力量不足,人情困扰等,党风政风不断好转。我市还加强问题线索排查处理,制定相关规定,坚持县区纪委、部门纪检组每两月汇报一次问题线索处置情况,畅通渠道,防止重要问题和线索的积压和流失,在督办中转变过去的“慢、软”为现在的“快、硬”,有效保证了工作落实。去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4468件,同比增长143.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制度措施还需执行力。市纪委由原来的两个办案室增设为六个办案室,履行执纪监督人员占到机关总人数79%。六个办案室分工联系指导县区和市级部门,要求每月至少上门一次,检查指导联系办案工作;县区普遍由原来一个办案室增加到两至三个办案室,真正体现了工作重心向主责主业聚集,工作力量向办案一线倾斜。

紧盯要害:持之以恒刹“四风”

葛刚是金台区金河镇廉政灶的一名厨师。现在,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经常有陌生面孔来灶上吃饭,这些陌生的面孔很多是来镇上调研的领导干部。从原来的大吃大喝,到现在的“一碗臊子面招待了检查组”,改变的是作风,赢得的是民心。

去年以来,我市严格执行中省市有关“八项规定”制度,继续下大力气根除“四风”,刹住“车轮上的铺张”,堵住“舌尖上的浪费”,整治会所中的歪风,肃清节日里的腐败,杜绝违反“八项规定”的一系列“跑冒滴漏”现象。市纪委积极作为,协助市委督促县区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和落实措施;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织牢制度“笼子”,督促各级党委、纪委真正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去年以来实施责任追究16件,处理责任人17人,通过倒查追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

市上主要领导带头加强廉洁自律,下基层调研轻车简从,在机关食堂或“廉政灶”就餐,改进文风会风。各县区、各单位积极出台细则,金台区对实名举报违反“八项规定”,经查属实的进行奖励;麟游县在节假日前,向各镇、各部门“一把手”发廉政短信,打好“预防针”;太白县坚持干部作风“一月一查一通报”制度,先后对违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15名干部和11个单位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每到节假日,“四风”问题往往多发易发。市纪委将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通过专项治理、明察暗访等形式,组织明察暗访组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单位、餐馆酒店、休闲娱乐等场所,对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车私用和娱乐场所公款消费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除节假日检查外,市纪委加强督查,抽调干部组成检查组,定期对违反“八项规定”情况开展明察暗访,使日常监督成为新常态,不走过场,通过周检查、月通报,实现了全市作风检查全覆盖。2015年,全市累计开展明察暗访325次,公开通报批评64个责任单位,党政纪处分21人,公开通报曝光8件,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得到有效纠正。

“车轮上的铺张”和“舌尖上的浪费”是群众“眼皮底下”的不正之风。我市公车管理严格执行市级机关公务用车相关制度,特别是使用派遣证制度,对公车费用支出实行总额控制,有效减少了公车私用现象。全市县区、镇,机关单位纷纷建起的廉政灶,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真正吃出了廉政风。金台区金河镇推行廉政灶,凡是检查指导工作及来访群众办事等,一律在 “廉政灶”用餐,镇上还规定标准。该镇纪委副书记张楚告诉记者:“现在下来调研的领导干部和镇干部一样在廉政灶吃饭,每个人的标准最多十几元。”同时,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问题,市纪委制定出台《关于规范婚丧嫁娶喜庆事宜的暂行办法》,严肃查处了凤县人大主任王传中大操大办儿子婚宴问题,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通报全市,形成了强烈震慑。

2015年,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5.83%,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公车私用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公车不敢“私奔”、高档饭店冷清了;项目开工不搞仪式,开会不摆鲜花;领导干部去基层调研,不搞迎来送往,不去宾馆、饭店,上廉政灶吃工作餐……群众感慨:“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突出重点:穷追猛打拍“苍蝇”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直接面向基层,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面更广、根更深,治理难度更大。

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体现在:有的部门衙门之风盛行,为了一己之私,变着法子设置障碍,群众在办事中常会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困境;有的干部截留、挪用、贪污关系基层群众利益的低保、五保、残疾人补助、征地拆迁等各种补助款。也许这些行为在一些人看来是只是态度不好、只是贪污小数目,不及一些大“老虎”的贪腐,但他们损害的却是老百姓对党的信任。因此,对这些祸害老百姓的“小苍蝇”也不能小觑。在打“老虎”的同时,我市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刨根问底、穷追猛打,做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市纪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四风”离我们越近,人民群众就离我们越远。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暴露出一些基层干部执政理念问题;一些基层官员将“反四风”的禁令当做“耳旁风”。要根治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就要转变作风,立行立改。

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村民(居民)监督委员会、公务接待“廉政灶”、基层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拓展提升百姓问政等活动,不断增强制度执行效果。2015年,镇村干部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8万件次,有效化解了基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同时,开展了领导干部“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坚决纠正因廉不愿为、因严不敢为、困难不会为等突出问题,对失责行为、顶风违纪者予以严肃查处,促进机关干部良好纪律行为的有效践行。今年以来,先后对178名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县处级5人,科级及以下173人。

市纪委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突出审查“小官贪腐”问题,梳理重点问题线索,挂牌督办,县、镇纪委唱主角,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纠力度。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1602件,占查办案件总数的84.6%。严肃查处了陇县西沟村支书和村主任贪污搬迁款、高楼村支书挥霍村集体资金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回望过去,成效显著;前瞻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新的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围绕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把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上一条:宝鸡市2015年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综述
下一条:陇县聚焦基层从严执纪不松劲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