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用文化自信培育干部尚勤崇廉好风尚
打印

 

岐山是周礼之乡,文明源头。近年来,该县不断挖掘、弘扬周礼勤廉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全面提升文化自信。通过打造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阵地,使人人尚勤廉,人人扬勤廉,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勤廉有为的干事创业良好局面。

一是建立勤廉基地。该县经过搜集、挖掘、整理,打造“四大勤廉教育基地”,即:凤鸣镇刘家塬村召公清廉贤明教育基地,京当镇贺家村优秀家规家训教育基地,雍川镇麦和营村农村党员警示教育基地,周公庙领导干部勤廉教育基地,用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召公“敬德保民”、“甘棠诀诉”等周文化先贤生动勤廉事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先后组织63名新任党员领导干部,各镇各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部分村组干部进入勤廉基地学习,接受三千年前的勤廉思想洗礼,筑牢党员干部勤政有为的工作意识和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实施“八大工程”。该县不断加大措施开展群众性传承周礼优秀文化,于2016年8月启动为期三年的“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与周礼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通过重点实施“于家为国、克己奉公、一言九鼎、崇仁尚爱、公平正义、遵法守纪、立德修身、和邦合民”八大工程,35个试点单位共设置宣传橱窗195个,绘制文化墙 792平方米,评选出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和身边好人551名、敬业奉献等道德模范54名,设立善行义举榜 50个,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 146场次,受教育面近 10万人。使周礼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有势、可观、可听、可感,推动传承弘扬工作向纵深开展。岐山创造性的转化核心价值观与周礼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在全县架起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桥梁,使勤廉风尚深入人心。

三是丰富主题活动。该县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入手,传承家园情怀,弘扬爱国精神。党政机关开展“我是党员我奉献”;企业开展“比拼争先向我学”;农村开展“互帮互助我光荣”等活动,使仁心、勤廉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和社会风气。该县社保中心承担全县新农合、退休金、养老金等与群众紧密联系的业务。以前因为业务量大、等待时间长,大厅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与群众也时有争执。开展主题活动以来,群众发现大厅不在拥堵,业务办理时间也大大缩短,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勤廉风尚日益深入干部内心,使该中心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行政成本,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是挖掘家风家训。周礼优秀文化在岐山的大地上传承数千年,形成了以邢氏家训为代表的岐山好家风。“懂大礼、勤劳作、和待人、善行事、知章法、听政令、不逾矩、孝宗长、亲幼下”的家规家训让邢氏家族在该县群众中树起良好的口碑。该县大力弘扬以邢氏家训为代表的岐山好家风,指导协助各镇建立村史馆24个、植入以勤、和、孝、廉为核心且适合新时期的乡规民约。现已形成刘家塬村的勤廉仁爱、八角庙村的遵法守纪、小强村的家国情怀、焦六村的礼法合治、蒲村村的家风传承、贺家村的周礼古韵、戢武村的和合相生等村规民约主题。村规民约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上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勤廉意识也随之深入民心,融入骨髓,形成党员干部勤廉有为的好氛围。

 


上一条:陈仓:狠抓作风建设 致力追赶超越
下一条:【纪检人手记】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