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的重要部署,这为我们纪检系统更好履职、深入反腐提供了内生动力。按照中省要求,宝鸡市纪委监察局全面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主业,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呈现出责任与压力层层传导、执纪监督与问责多措加强、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良性互动的好势头。
改革领导机制,严格落实“两个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等重要部署。市纪委监察局深刻学习,以务实举措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努力形成以责任为支点、以制度为规范、以问责为保障的责任体系。一是细化“两个责任”。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逐项细化党委6个方面的主体责任、纪委4个方面的监督责任,并建立健全7条工作制度和机制,使“两个责任”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二是抓好监督检查。市委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大力支持纪委“三转”,既当领导者,又当执行者。在年初细化责任、签字背书的基础上, 7月份由市委11名常委分别带队,对各县区和重点市级部门落实“两个责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现场指出问题、当面进行约谈,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9月份,举办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专题培训班,市委书记当场授课,培训结束现场闭卷知识测试,不断释放信号,传导压力。三是严肃责任追究。出台《宝鸡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责任追究的方式、情形和程序。对近三年查处的腐败案件和违纪问题进行了初步排查,对个别单位的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倒查倒逼,督促各级党委、纪委真正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改革办案机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按照王岐山书记“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的指导思想,我们不断改革办案机制,聚焦中心抓主业,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是全面落实“两为主”。认真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制定了《建立案件线索处置及案件查办工作报告制度的暂行规定》,县区和市级部门每两月向市纪委汇报一次案件线索和查办案件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向市纪委报告科级以上案件线索301件,拟立案61件,对9件案件线索因定性不准,事实调查不清重新进行核查。在落实“县区纪委书记副书记由市纪委提名”干部管理方面,对全市12个县区纪委班子和领导成员进行了逐一研判,建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管理的动态档案,并制定了《县区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暂行办法》,待市委签发后即可实施。二是完善考评机制。出台了《纪检监察办案工作考评办法》、《转变办案方式、确保安全文明办案的规定》等文件,确保实现“办案安全零事故、办案人员零违规”。推行查办、通报、约谈、考评、追究“五位一体”的办案考评制度,对去年办信办案滞后的4个县区纪委、10个部门纪检组进行集体约谈,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办案工作。三是增加办案力量。认真落实“三转”要求,增加办案力量,市纪委机关办案室由原来2个增加到4个室,并对各室办案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履行执纪监督人员占到机关总人数的76.5%。今年1-10月份,全市线索处置案件1061件,立案454件,结案42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53人,线索处置、立案、结案、处分同比分别增长141.1%、103.6%、96.3%、97.8%,查办案件整体工作不断加强。
改革监督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刚性监督和制约。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出实招、用狠劲,既发现解决具体问题,又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一是抓载体,加强作风建设。制定了作风建设明察暗访办法,实行周检查、月通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全覆盖、无缝隙的作风监督检查机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监督检查426次,对210个责任单位通报批评,党政纪处分34人。以《百姓问政》电视直播节目为访民情、接地气、改作风的重要窗口,33个市政府部门和县区政府通过电视平台,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解决事关发展和民生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党政机关转职能、党员干部转作风的良好格局,这一作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抓制度,强化干部监督。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我市纪检工作的特色和亮点,贵在坚持落实和创新发展。我们一手抓现有15项制度的执行力,不断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一手抓制度创新,今年省纪委推行的居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民主测评政风行风制度三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同时,市纪委结合宝鸡实际,今年又创新提出推行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百姓问政、基层群众办事干部代办三项制度,目前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三是抓教育,促廉洁从政。市委、市纪委领导带头讲廉政党课,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在全市12个县区开展廉政文化巡演活动,全面推行廉政法规考试制度。今年在查处市财政局一科长受贿案后,我们组织80多名市级部门关键岗位的科长,到法庭进行旁听。庭审、判决后,就近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市委书记亲自参加旁听并在大会讲话,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改革管理机制,落实“三转”树立纪检干部新形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三转”要求,着力解决纪检监察工作泛化和职能弱化的问题,集中力量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是转轨定向,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今年初,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工作,安排组织、人事、编委等部门,很快落实了纪委内设机构调整和干部配备。目前市县两级纪委机构调整、干部配备均已完成。市纪委监察局将议事协调机构由116个精简到10个,坚决从政府和职能部门具体业务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干主业,突出抓好执纪、监督、问责。二是改革创新,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制定出台了《派驻纪检组长不在分管部门业务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55个市级派驻机构落实了相关要求。当前,经过认真调研,制定了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计划分两批对尚未覆盖25个部门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其中年底前增设12个,明年上半年增设13个,此意见给市委汇报后,即可正式实施。针对当前一些县区纪委和部门纪检组“三转”后不适应和不会干的问题,7月份召开了半年工作会、9月份召开了全市纪检系统干部大会,以问题为导向,总结分析情况,安排纪检工作。三是严管队伍,解决“干得好”的问题。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大讨论等三项主题教育活动,将中省纪委“四个不准”“六个严禁”的纪律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做到情况明、责任清、工作实、作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