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两“突显”两“注重”健全便民服务职能
打印

    今年以来,凤县纪委、监察局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时期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突显两个特性、注重两个结合, 着力打造“服务优、为民便、效率高、形象佳”的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机制上实现由“群众找”变为“代办员跑、由被动办理变为主动服务,将实事办到了许多不便出行的群众家门口,减少了办事环节,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自启动以来,共办理各类事项 800余件,办结率达到98%,富有独创性的“凤县为民便民利民模式”赢得认同。

 

  一、坚持高标准建设,突显两个“特性”

 

  为了打造一流的便民服务环境、创建一流的便民服务水平,凤县坚持高标准建设,在建设中突显两个“特性”。一是夯实基础,突显前瞻性。《全市纠风工作要点》下发之后,凤县为了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不流于形式,由领导带队,会同民政部门深入镇、村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县纪委、监察局、民政局结合撤乡并镇后部分镇行政服务区域进一步扩大的实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基层建立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的通知》,就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窗口设置、人员配置、日常管理、服务延伸等工作任务进行高标准、高规格谋划:首先,在服务平台的设置上,镇与社区按照场地面积40至60平方米的标准,设立社会保障、民政、医保、司法、惠农补贴等服务窗口。同时各镇便民服务中心门头、各种服务标志、索引标志等由县上统一进行设计,形成统一风格的外部形象标识;其次在服务项目的设置上,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咨询、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划生育、综治司法、信访投诉、惠农资金兑现等事项全部纳入到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3.在村级代办点的功能定位上,确定主要是负责与镇便民服务中心联系,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信息等咨询服务和民政、计生、农业科技、劳务输出、新农合、新农保等便民服务。4.在服务时间上,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实行A、B岗,每5人一组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固定工作人员,保证民情热线畅通,各窗口正常运行。通过以上四措的齐头并进,我县9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20个社区便民服务室已达到“七个有”。即:有服务场所、有醒目的标牌、有便民服务代理流程图、有专门的联系电话、有固定的人员、有完善齐全的代理记录、有便民服务代理项目公示栏,在硬件设施和服务流程上保证让办事人享受诚心诚意的“贴心式”服务。二是强化流程管理,突显主动性。推行便民服务制度的本意就是体现真心“为民”,而能否主动为民服务正是真心“为民”的具体体现。为此,凤县在建立100个村级便民代办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 民事代理制”、“民情报告单”、“干部去向告知栏”的“一制一单一栏”的便民服务措施。即:由驻村干部与聘请的“两代表一委员”组成民情代理员为群众代办相关事项,改群众跑为镇村干部跑;由民情代理员主动上门收集亟待解决的事务信息、汇总并填写报告单,在便民服务大厅内采用内部协调、流转方式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在“干部去向告知栏”上告知、注明干部姓名、分管业务、联系方式及当日去向,方便群众咨询及办理相关事务。“一制一单一栏”的便民服务措施的实施,不仅进一步落实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而且变以往被动受理为现在的主动介入处理,扫除了基层政务服务的“盲区”,深受群众好评。如留凤关村村民王有权一提到镇上服务中心带来的方便,就会夸赞不已地说:“便民服务真正让我和干部之间 “零距离’”。

 

  二、注重两个“结合”,不断丰富践行载体。

 

  针对基层便民服务的综合性、多样性,凤县注重两个结合,不断丰富实践载体,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一是注重上下结合。以县委、县政府开展“进百村,走千户,访万民”活动为契机,动员全县机关干部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将服务从“县城”移到“乡村”,通过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保稳定、保增收“三送两保”的形式,在全县掀起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热潮,使为民服务形成上下联动的格局。如,坪坎镇坪坎村村民王森感激地说:“我家的地旱了,正发愁着咋浇地呢,没想到县委统战部走访组不仅给我借来了水泵,还帮我把2亩地全灌溉了,一下子给我解了大难题。”目前,参加机关干部已达1286人次(其中县级领导70人次,科级干部 249人次),累计走访群众 11920户次,收集意见建议1407 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7245人次,召开宣讲会309场次,发放惠农强农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单62000余份,走访慰问群众537户,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493个,排查矛盾纠纷258件,调处矛盾纠纷174件,发放资金物品15.396万元。二是注重与“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活动结合。便民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种全新的机关服务模式,群众对便民服务的期望值很高,但受审批权限和部分领域管理体制的制约,便民服务中心在代办时,还不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满足群众需求。比如群众关注的户口办理、贷款及免税审批等问题。凤县审时度势,针对卫生、电力、税务、工商、农村信用联社、公安等部门基层站所直接面向群众、直接服务于群众的实际,扎实开展创建 “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不断拓展丰富便民服务内涵。首先,引导卫生、电力、工商、公安系统的基层站所持续开展“进厂矿访千家客户”、“进农村访百村千户”活动,主动到工矿、村组集中办证、送证、送医、上门、入户维修和送小额信贷等,如三夏期间,乡镇供电所利用逐户抄表收费时机,及时用携带的便民服务箱,为村组麦场安装临时电源。同时为了确保打麦场的安全用电,还专门给麦场准备了电线、闸刀、漏电保护器、绝缘胶布、安全用电宣传材料等用品,不定期巡查麦场用电。超前优质的服务,使原本打算用手工打麦和车碾麦子的群众都选择了接电打麦,他们还异口同声地说:“现在的用电服务这么好,掏几度电费钱打麦既省时又省力啊”。如今,这些系统的站所被群众誉为家门口的卫生院、车管所、户证室、配电室和流动银行。再次,面实行站务、所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手机提醒服务”等品牌服务措施,并引导站所在办事大厅设置书写台、老花镜、饮水机和装有针线包、雨伞、打气筒、急救箱等物品便民柜,从设施上体现“舒适、温馨”的服务,从态度上让群众感受服务的真诚。如今,群众“申请贷款、注册、年检、户证办理”等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相关部门上下跑,通过以上两个结合,全县便民服务建设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社会各界的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稳步上升,既先后被《陕西日报》、《宝鸡日报》宣传报道,也被市纪委拍成专题片在全市播放。

文章来源:凤县纪委


上一条: 眉县六项措施集中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整治活动
下一条: 眉县政风行风热线“行风聚焦”节目群众反响好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