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 等重要部署。宝鸡市纪委监察局深刻学习领会,以务实举措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三转”进程。
一是改革领导机制,严格落实“两个责任”。 市委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的党委6个方面主体责任和纪委4个方面的监督责任,建立健全7条工作制度和机制,使“两个责任”具体化和程序化。今年7月份,由市委11名常委分别带队,对各县区和重点市级部门落实“两个责任”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现场指出了存在问题,当面进行了约谈。9月份,举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专题培训班,当场闭卷知识测试,层层传导压力。制定出台《宝鸡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责任追究的方式、情形和程序,使责任追究这一“软肋”真正硬起来、强起来。根据责任追究办法,对近三年查处的腐败案件和违纪问题进行了初步排查,拟对6个单位的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倒查倒逼,督促各级党委、纪委真正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二是改革管理机制,充实执纪监督力量。今年初,该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工作,安排组织、人事、编委等部门,很快落实了纪委内设机构调整和干部配备。目前市县两级纪委机构调整、干部配备均已完成。市纪委监察局将议事协调机构由116个精简到10个,县区纪委监察局精减比例达到89.3%。市纪委机关现有干部68人,目前编配13个室和1个机关纪委,办案室由2个增加到4个,履行执纪监督人员占到机关总人数的76.5%。在具体工作中,坚决从政府和职能部门具体业务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干主业,突出抓好执纪、监督、问责。强化派驻机构管理,制定出台了《派驻纪检组长不在分管部门业务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55个市级派驻机构落实了相关要求。当前,经过认真调研,制定了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计划分两批对尚未覆盖25个部门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其中年底前增设12个,明年上半年增设13个。
三是改革办案机制,全面落实“两为主”。 对全市县区纪委班子和领导成员进行了逐一研判,建立纪检监察干部管理的动态档案,制定《县区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暂行办法》,为落实“县区纪委书记副书记由市纪委提名”打好了基础。制定《建立案件线索处置及案件查办工作报告制度的暂行规定》,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每两月向市纪委常委会报告一次案件线索和查办案件情况。十八大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77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18人。今年1-9月份,全市初核案件659件,立案295件,结案27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96人,初核、立案、结案、处分同比分别增长120.4%、83.2%、97.1%、98.7%。今年在查处市财政局一科长受贿案后,组织80多名市级部门关键岗位的科长,到法庭进行旁听。庭审、判决后,就近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市委书记亲自参加旁听并在大会讲话,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是改革监督机制,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针对不良作风等沉疴顽疾具有反复性的特点,着眼于建立联系群众的新型平台、形成改进作风的常态化机制,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开展了以电视直播为主要形式的“百姓问政——干部作风群众评”系列活动。主要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四项活动”“四位一体”的新模式,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形成倒逼党政机关转职能、党员干部转作风的良性互动格局。《百姓问政》电视直播是我市“干部作风群众评”系列活动的特色和亮点,作为全省首个“电视问政”节目,我们每两周举办一期,现已开播32期,每期由一个市级部门或县区政府在聚光灯下接受公众考问,现场回答群众质询,市纪委监察局跟进督办、限期解决。这一节目已经成为该市访民情、接地气、改作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