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问题导向,聚焦整治“四风”, 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促进了干部作风持续转变。
以上率下传压力。市委常委会自身抓起,制定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十个不准”的具体要求和8个方面规定;带头开展“五治理一活动”,带头精文减会、改进调查研究和新闻报道,累计取消合并会议活动40场次,精简压缩各类简报刊物70种,清理腾退市县领导干部超面积办公用房659.5间,公开拍卖36辆超标公车,全面清理了28名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在企业兼职问题;全市“三公经费”较上年同比下降16%,会议经费下降62.99%。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专项监督检查426次,通报批评210个责任单位,党政纪处分34人,促进了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政风行风测评群众满意度提升到93.63%。
专项整治解民忧。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我们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在全市范围开展治理文山会海、“懒政不为”等28个专项整治,做到了边学边查边改。去年以来,全市共查纠违规公车96辆,查纠公路“三乱”、教育乱收费、涉农和其他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25件,吃空饷75人,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28人;查纠小金库8个,收缴违规资金200多万元;开展会员卡、商业预付卡专项清退活动,9万多名在职干部职工作出零持有报告。针对投资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每年走访在建项目和企业300个以上,对发现的问题挂牌督办,先后协调解决问题150多个,在全市60个企业、重点项目实施单位设立效能监测点,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办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双迎双创”工作开展效能监察,查纠了一批突出问题,投资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今年“国庆节”“中秋节”期间,以整治“节日病”为重点,在全市开展了“五个一批”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节日期间的不正之风。
“百姓问政”提效能。作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如何建立联系群众的新型平台、形成改进作风的常态化机制?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去年以来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开展了以电视直播为主要形式的“百姓问政——干部作风群众评”系列活动。主要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四项活动”“四位一体”的新模式,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形成倒逼党政机关转职能、党员干部转作风的良性互动格局。《百姓问政》电视直播是我市“干部作风群众评”系列活动的特色和亮点,作为全省首个“电视问政”节目,我们每两周举办一期,今年已经开播20期,每期由一个市级部门或县区政府在聚光灯下接受公众考问,现场回答群众质询,市纪委监察局跟进督办、限期解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截止目前,给予党政纪处分17人,警示训诫12人,调离岗位3人,通报批评11人,经济处罚13人,免职1人,辞退4人。这一节目已经成为我市访民情、接地气、改作风的重要窗口。
完善机制固成效。围绕解决“四风”问题,制定出台《作风建设明察暗访工作暂行办法》,建立起作风建设周检查、月通报常态化制度,抓住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和事,从严从快惩治,教育引导干部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1-11月,全市累计开展监督检查314次,对120个责任单位通报批评,党政纪处分13人,公开通报曝光9件。以减权力、关权力、晒权力为重点,扎紧制度笼子。围绕简政放权、深化改革,我们承接中省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67项,下放到县级政府行政审批项目36项,取消15项,持续把权力清单做小,把服务清单做大。以此为切入,制定和完善了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接待来信来访等21项制度,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了51项制度建设计划,尤其是在落实好近年来出台的15项反腐倡廉制度的同时,研究制定了市直部门高风险岗位轮岗交流制度、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办法、网上工商登记和年检等制度,探索推行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问题干部”特别监督档案等制度,形成监督权力的“制度群”,并提高制度执行力;今年又新建立了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基层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面推行村民居民监督委员会、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民主测评政风行风等制度,强化了制度的刚性约束,推进作风建设持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