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三大“实招”
打印

  主管局长对迟到者诫勉谈话,并责令在本科室进行检讨,年终考核中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其所在科室年终不能评为先进科室。同时,在全局开展为期两天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

 

  这是宝鸡市某市级部门在2011年3月初,接到市委《通报》后,针对本单位一名迟到者所采取的整改措施。近年来,该市通过坚持不懈的主题教育、完善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督查工作长效机制,整肃机关作风收到良好效果。

 

  加快发展靠作风

 

  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一次不打招呼暗访基层乡镇时,三问乡镇干部。一问农民增收,二问灾后重建,三问干部作风。看到被问者一问三不知,唐俊昌说:“作为乡镇领导,底子不清,思路不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何谈干好工作?如何加快发展?”这件事情经媒体曝光后,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震动。

 

  一些干部精神萎靡、不思进取、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尽其责;一些干部不重学习、底子不清、方向不明、甚至对全市发展的思路目标一无所知……干部作风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梗阻”。

 

  宝鸡市委、市政府认为,只有建立一支思想作风端正、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才能将既定思路、目标变为现实。

 

  着眼建设抓作风

 

  宝鸡市针对机关存在的懒、散、庸、软等作风方面的痼疾,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督查机制方面“三管齐下”,治标加治本,着力解决纪律涣散、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问题。

 

  从09年开始,春节收假后,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三年来先后开展了“务实、创新、实干”、“把握大局,创新实干,推动落实,促进发展”、“提速提效,服务经济发展”专题教育,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同时,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提倡立践立行,转变作风,在推动工作中体现作风建设的成果。

 

  该市在作风建设中重视制度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改进机关作风的9个配套文件制度,从服务承诺、督查检查、投诉处理、效能问责以及公开评议,建立了一套环环相扣、互为依托的制度体系,形成了机关作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出台的《机关服务承诺制暂行规定》,对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八不让”工作承诺要求:不让来办事的人员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群众利益因我受到侵害,不让机关形象因我受到影响。连续三年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实施的《政风行风公开评议制度》成为反映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作风状况的“晴雨表”。将作风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制定的《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的补充规定》,进一步夯实和增强了各单位、尤其是主要领导抓作风建设的责任和意识。

 

  在《宝鸡日报》、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了职能部门、窗口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信箱、电话,受理群众投诉。市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群众的投诉、批评限时办结,回复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80%以上。

 

  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目前,30个部门138个行政审批事项在中心大厅办理,一个窗口受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运行规范,效率提高,群众方便。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实施实时监控。

 

  市纪委、监察局成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公布了投诉电话,制定了《机关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机关效能问责暂行办法》,2010年,共受理投诉19起,件件得到回复,对20名相关责任人给予责任追究。

 

  “四位一体”查作风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市级领导检查、职能部门检查、社会舆论检查以及通报和跟踪问效等四项作风督查配套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督查长效机制,破解了以往机关作风督查中的“一阵风”、“走过场”现象。

 

  作风督查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委督查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直机关工委、新闻媒体参与联合检查。每两月对市级机关、县乡机关以及下属单位的作风情况明察暗访一至两次,检查情况以市委《督查通报》的形式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列入督办事项,责成有关单位查处整改,并实施责任追究。

 

  2009年,该市对15个单位的43个人存在的迟到早退、上班时间打游戏、炒股等问题进行了通报;2010年对8个单位的29个人进行了通报;2011年至今对6个单位13人进行通报,并在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扣分。

 

  宝鸡市真抓作风、实抓作风,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明显转变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推动了全市发展环境的优化。从2010年的政风行风评议结果来看,群众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群众满意率为85.11%。

文章来源:宝鸡市纪委


上一条: 凤县突出“三双”加强纪检监察信息宣传工作
下一条: 扶风将反腐倡廉制度做到五延伸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