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凤县人民政府网站,进入“凤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公开”链接,红头“项目审批信息”、“项目招投标信息”等栏目信息迅速映入眼帘。点击进入这些栏目,就会看到最新的12月中旬公开的“凤县留凤家苑住宅小区招标公告”、“新建路小学教学楼工程中标结果公示”……
这是我市在工程建设专项治理中,打造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市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做实做细每一环节,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日益完善,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呈现出扎实有序、深入推进的良好态势。
直面突出问题,挂牌督办整改
在排查阶段,该市12个县区、47个系统部门,自查项目1959个,其中1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1194个,共排查出126个问题。随后,该市又组成6个检查组,由县级领导带队,对项目进行重点抽查。为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设计了检查表和检查内容,编印了与检查相关的法规依据。全市共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174个,查出各类问题482个,提出整改意见建议300多条。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挂牌销号,逐个解决问题。
2010年9月份召开的整改动员大会上,副市长、市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敬原与各县区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整改责任书,夯实了责任,明确了整改的方法,落实了整改时限和责任。10月下旬,市工治办又按照原分组不变、原检查单位不变的形式对整改情况进行了督察。目前,近80%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对中央第十八检查组来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市纪委直接查处,挂牌督促整改,实施责任追究。对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违反国家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问题,没收了收益,对该公司经理朱某作出了罚款5000元的处理,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震慑违纪违法行为
在治理整顿期间,我市把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摆在突出位置,用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市工治领导小组通过公布举报电话、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等措施,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力量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检察部门协同作战,互相配合,深挖细查。自开展工程建设专项治理以来(截止11月底),全市共受理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内举报案件线索总数90件,核查66件,立案2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3人),组织处理9人,移送司法机关20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人)。
随着一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广大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关注,寄予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同时,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重视制度建设,巩固治理成果
在专项治理中,我市重视从发生发现的问题中找寻规律性的东西,重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尽最大可能地堵塞制度上漏洞,避免同一类问题重复发生。
只有公开才能公平,只有公平才敢公开。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暗箱操作’造成的!我市将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保证工程建设领域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确定市水利局、凤县等为试点单位,探索经验。截止目前,市水利局和凤县在政府门户网站均建立了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对新建工程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招标、环评、安全、质量、资金使用等项目建设信息实行动态化公开,并实现了省、市、县区域性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凤县、市水利局半年多实践证明:信息公开促进了工程建设各个关键环节在阳光下公平、公正运行,预防和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的公开。
为了夯实各级领导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责任,我市印发了《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在整改阶段,依据《办法》,纠正问题42个,罚没、补交款项84.64万元,责任追究32人。其中,给予12名领导干部给予党政纪处分,1人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实施责任追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抓工程建设领域廉政建设的意识和责任。
市纪委、监察局已经拟定了《严禁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的规定》。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发改、规划、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就建立全市统一的招投标活动平台进行了调查论证,2011年,将结合政府采购电子化的推行,启动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公开交易平台。市辖各县区积极探索工程建设领域制度建设。金台区制定并认真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监察备案制度》,凤县认真落实招投标资料预审、招投标项目和投标企业资质预审向市监察局备案等制度,扶风县建立了建立了“一公开、两承诺、三监督、四不准”制度。
工程建设领域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我市工程建设领域不断规范完善,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巩固了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成果。
文章来源:宝鸡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