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款9600元、便餐费(会议费)2885元、汽油费16210元、过路费2620元、电费10000元……”日前,汉滨区纪委监察局继在《汉滨廉政网》上将2014年度 “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公示后,率先将委局机关1-6月收支情况对外“晾晒”,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近年来,国家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尽管三令五申,但部分单位仍流于形式,玩弄技巧躲避公众关注目光。如所公示的账单内容粗糙化,数据太过笼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针对这些“灰暗”问题,要么避而不提,要么玩弄文字游戏,甚至有少数部门本着能拖则拖,能瞒就瞒,能混则混的态度,对于公开纯属走过场。
从该委局机关晒出的账单看,数据精细,内容详细易懂是值得称道的亮点。如在支出栏目下,办公费用支出上精确到具体项目,这些亮点,让“三公账本”公开透明,拥有说服力,方便了公众监督。
权力永远不可能离开公众监督与制度约束而孤立存在。该委局机关此次 “三公经费” 的对外公开,既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阳光执纪的体现,也是对自身严格要求、彻底解决“灯下黑”信心和决心的体现,对消除一些政府部门对“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存在“怕监督”,担忧公开后引起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关注;“怕惹事”,担忧公开后被媒体报道,遭公众指责;“怕出头”,担忧本部门在本地区率先公布三公经费引起非议等思想上的顾虑,改变抵触心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推进该区各单位“三公经费”公开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打造阳光政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