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民间廉政文化的基本思想
岚皋民间廉政文化的基本思想
打印

    廉政文化不仅是一种官方文化形态,在民间,广大百姓对此也有一套自身的浅显认识和深刻见解。不同的地方,由于手特定的人文历史因素陶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在廉政问题方面理解和处理方面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征。以湖广移民为主体深居大巴山麓的岚皋,当地群众在数百年的开发耕耘中,就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廉政文化思想,这,在当地人的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民歌民谣、名言警句乃至顺口溜中,清楚的展示出当地人对廉政建设的基本观点。
    一、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基本确立了百姓心中的清正廉洁的标准
在岚皋丰富的传说故事宝库里,不少传说故事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体现了百姓心中追求的清正廉洁的基本标准。总揽岚皋民间传说故事,特别是有关人物传说故事,他基本反映了当地百姓崇尚清廉的基本思想框架。
    1、憎恶贪婪无度。在岚皋广泛流传着关于刘洪起义的故事,这不仅是因为他能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重要的是还十分推崇刘洪能勇敢的与明朝地主官僚那种贪得无厌斗争的精神。当年,如果岚皋滔河口地主刘二贡爷不在连年大旱百姓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下逼租,如果没有明朝官吏不袒护地主反到抓刘洪进了牢狱,也许岚皋乃至明朝的历史可能会重新书写。总之,地主和官僚的过渡贪婪,不重视百姓的疾苦只讲求自身的利益是导致这场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
    2、推崇纪律严明。嘉庆年间,以岚皋为中心爆发了动摇清朝统治基础的白莲教起义,这一起义的核心领导人叫王聪儿,这个也被岚皋百姓称之为齐二寡妇的妇女农民领袖,为什么能把这一起义发展到震撼朝廷根基的程度,除她坚定的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反抗清朝腐朽统治外,其号令统一,纪律严明,治军有方则是她屡次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嘉庆三年腊月,齐二寡妇屯兵墙院子(今岚皋县孟石岭乡境内),由于手下亲信司务官因私谎报军情,造成白莲教义军与鸡公寨反清农民军之间一场误战,其查明后,她亲自向对方赔礼道歉,对死者给于经济安抚,同时不护短,不徇私,秉公将手下司务官处斩。这个故事也清楚的阐释了当地百姓内心偶像的一种尺度。
    3、崇尚公正明断。中华民族都十分崇尚公正无私,明察秋毫的智慧型官吏,岚皋人也不例外,同时还培育了以为身边的典型。祝凯19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并就任河南省中牟县令,赴任时就碰见一个奇案:那天一老一少共揪着2贯钱都叫“冤枉”来打官司,老者说这钱是自己喝茶放在茶案上,那少年硬要拿走,认为自己委屈,当时,老者还把茶老板叫来作证;说钱是自己的少者讲是哥哥进京赶考没钱向舅家借的,因赶路口渴到茶馆买茶把钱放下老者揪住钱硬说是他的,也说自己很冤。祝凯把钱拿过问少年借了多少钱?少者说是一千文,老者见状也忙说这少年是听自己说的这个数,祝凯又问老者这钱是什么“通宝”,老者说什么都有,少者忙说哥哥赶考舅舅认为是好事,专换了一千文“康熙通宝”,祝凯看着全是“康熙通宝”的钱,一声厉喝老者行骗,但又年其老不重刑,茶老板作伪证,各打了二十手板。从此祝青天在当地流传开来。这个故事说明,岚皋人最敬重的是聪慧能干、明察秋毫的官吏。
    4、具备怜死济生的人品。还是讲的祝凯,由于祝凯中牟县令任上爱民如子,断案如神,不媚贵,不压贫,两袖清风,一片赤心,三年任满便升任河南邓州知州。有一天祝凯下乡查灾,见围了许多人的路旁,一十来岁的女孩依一妇人穿孝头插草标双目垂泪,忙住轿一问便知,是一原籍福建闽侯被朝廷发到河南候补官职的品学兼优的“赐进士”,因为人愚直,不善吹拍,候了十多年把一份小家产吃光当尽,连芝麻大个官也没有轮到,后因终日忧郁,连病带饿死于异乡,其妻因无钱安埋,意将买掉,自己把尸骨搬回家乡。祝凯见此。便拿出仅有的二十两微薄官俸,其母拿出三十两全部积蓄,并亲手写了详述这对母女悲惨遭遇的《路告》,签上“祝凯捐助俸银五十两整”,加盖“邓州正堂”官印交于她们。这母女拿上《路告》,沿路各州府无不感动捐助。回到闽侯,乡里亲邻知道此事都说她们遇到了“菩萨”,后这母女又写了一封书信连同那《路告》,专人送到邓州。从此,“祝菩萨”又在邓州、闽侯,也在安康和岚皋流传。这个故事不仅隐含着当地百姓对清正廉洁官吏的尊敬,同时也对一个为民解难帮困的人品的歌颂。
    二、口耳相传的民谣民歌谚语,全面体现了当地百姓就锻造清正廉洁官吏的基本方法
湖广移居岚皋的百姓曾遭受统治者的残酷欺压,当地的人们历来对贪赃枉法者深恶痛绝。要说清朝中期开始流行与岚皋的民谣《单看钱不钱》中“有理50板,没理百吊钱,官司展不展,单看钱不钱”岚皋人对统治者的腐败行为停留在半公开状态已经表现出嘲讽中的话,到民国流行的《民国农民歌》“种的庄稼是县长的,养的儿子是老蒋的,养的女儿是官长的,喂的鸡鸭是保长的,你若不信,去问联保主任?”那种赤裸裸的腐败进行着无情的鞭打。这两则民谣历史的告诉人们,在岚皋民间并没有对官场的腐败行为袖手旁观,这里的百姓在锻造自己心目中的清正廉洁偶像的同时,难能可贵的还当地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以生动的比喻,质朴的语言,系统的阐释了当地人防腐治贪的基本措施。
    1、突出教育先行。以移民为主体的岚皋人,深刻的看到教育的巨大力量,在防腐治贪方面,当地人也把教育的手段作为最有力的武器,不少反腐民谣都体现了这一点。首先重视养成教育,讲究从小抓起。如“打墙怕坏头一板”、“马要看蹄爪,人要看从小”等注重什么事情要从娃娃抓起,当然,廉政问题也不例外。“小树要修剪,小孩要经管”则是岚皋人用大山中的树木生长的基本规律,生动形象的说明人的发展关键是教育,良好的发展起最有效的方式是教育,人的不良习气和坏毛病往往是小时候缺乏管束造成的,缺乏教育往往会步入罪恶的深渊。其次,讲究环境的营造,优良的环境是培育清正廉洁人才的基础。如“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端公跳假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清楚的说明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的基本道理。“一床被子不盖两样人”又从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深刻揭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才发展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生活在崇尚清廉的氛围中,这个家庭就有了抵御腐败问题的基础。第三,要培育良好的传统。“麻绳穿草鞋,一代传一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等谚语虽然存在某些过激观点,但培养良好的家族传统在造就人上的作用是难以否认的。
    2、推崇自律。看重自我约束是岚皋人反对腐败,倡导廉洁的重要思想。一是突出人要有抵御腐败问题发生的基本素质。如“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不钻刺扒,不惹刺挂”,说明人要有认识事物、抵御诱惑的基本能力,人要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二是构筑起牢固的防腐治贪的心理防线。“你坐九年金州府,我耕十年不偷牛”“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则告诫人们要树立不贪婪的思想,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三是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如“贪他一斗米,失掉半年粮”“贪小钱,背大时”,以算账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告诫人们贪腐的巨大危害。
    3、讲求制约。建立反腐败机制似乎是一个现代名词,但岚皋百姓早已经深刻明白良好机制是防止腐败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如“三人当六面,不怕惹筋绊”展示出机制在防止腐败问题发生的作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则讲了相互监督共担风险和责任的重要性。“天上下雨地下滑,哪儿跌倒自己爬”,蕴含了允许人犯错误,但也要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绳绳往往细处断”告诫人们不要存在侥幸心里,对腐败问题要做到自我防范与社会监督想结合。
    4、重视示范。岚皋人十分看重树立廉洁榜样和发挥廉洁榜样的作用。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提出了上级对下级的重要示范性影响,否则就会出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问题。“身正不怕影子斜”告诉人们清正廉洁是不怕任何而已的攻击,就是面对这样的问题也要淡然处之,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要注意和发现典型,重视人的内在行为,“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美丑不在穿”,用比喻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美丑的衡量标准,同时把廉洁的基本形态体现了出来。
    5、追求智慧。高智慧型的官员也是岚皋人崇拜的,这在浩瀚的岚皋民歌海洋里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如民歌《十绣》中,“七绣包文正,官司断的清,日断那个阳来夜断罗阴哎”,讲述了来百姓心中崇拜官员的标准。
    6、憎恶赌博。在岚皋民歌《双十爱》中,“六爱郎,我郎不耍钱, 骰子宝我郎不染,心里有主见,舔食指翻白眼,人人都讨厌”,讲述了百姓中对赌博的深恶痛绝。
    7、反对不公。在岚皋民歌《放羊歌》“腊月放羊一年满,家家红灯挂堂前,人家都把团年过,奴家还是守羊圈”,则明显的对社会分配不公表露出不满。
    三、悬挂与厅堂门楼里的格言警句,有力的展示了岚皋人对清正廉洁认识的最高境界
在岚皋百姓中,不论在书房还是在厅堂中,不管在平时还是在节日里,总不难发现有不少有关清正廉洁的格言警句对联条幅展现在人们面前,以表达人们对廉政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如“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把人的德行与廉政问题并列起来,认为廉政问题是良好的道德操守的具体体现。“责任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甘守清廉报国家,不为贪赃羞儿孙”表达了当地人们为国为民的高度责任意识。在民间诸如“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生明,廉生威”等等具有哲理性和很高认知水平的语言,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岚皋人对廉政问题的观点。不过,这大多是官宦人家表现出来的思想,他们虽然表现在民间,但大多是官方廉政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再现,在此就不进行过多的赘述。
岚皋人在数百年的开发耕耘中,营造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关于廉政文化方面的宝藏还有待于后人去发现它、发掘它、发展它、运用它,毫不夸张的说,岚皋人铸造的民间廉政文化思想如果运用得当,将在今后的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无以伦比的作用。

文章来源:岚皋县纪委


上一条: 石泉县纪委监察局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案件审理
下一条: 《汉阴县乡镇基层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指南》正式出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