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的服务”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
——旬阳探索便民服务促管理创新
打印

    今年以来,旬阳县22个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事项36000余件,解答各项政策、法规信息咨询5800余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兑现农村低保五保资金2亿元。   

 

    山大沟深路途远,百姓办事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些实际困难?旬阳县决定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大胆探索,打造“家门口的服务”。

 

    提供“一站式”服务

 

   “老人家,听说你们家的电视机坏了,我来给你看看。”家住麻坪镇麻坪社区五保老人向仕平怎么也想不到,打个电话就有技术员上门免费修好了电视机。

 

    白柳镇柳村孤寡老人刘忠平很是感激:一天突发心脏病住院,为报销医药费,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电话求助白柳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很快就上门替他代办了医疗费用报销手续,还帮他申请了3000元民政救助。

 

     桐木镇沙沟村刘成章在办理建房手续时,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30分钟,就办齐了所有的审批手续。刘成章高兴地说:“原来办事跑断腿,现在办事一趟清,真是便民!”

 

    在旬阳县政务大厅看到,百姓办事,有时只需要几分钟,所有的盖章签字都集中在服务中心,从办事长台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就办结束了。

 

     旬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世波介绍,全县所有的便民服务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要求,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说一次话、只办一次结”,把和群众息息相关的20多项职能合并归类成立五个服务窗口,抽调业务骨干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改变群众跑多个部门为一次办结。

 

    服务网络全覆盖

 

    20016月,旬阳政务大厅成立,县工商局、卫生局等12个部门入驻大厅办公,涉及服务内容43项,派驻工作人员20名。大厅创新完善并联许可、重大项目联席许可等便民制度,减少办事环节,真正方便群众办事。十年来,大厅共接待群众14.6万人,办结服务事项11.1万件,成为全省政务公开及便民服务的一面旗帜。

 

    20107月,桐木镇率先建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短短三个月接待群众达3500人次,办理事项1492件,调处纠纷22件,得到广大群众好评。此后,白柳、麻坪、段家河等镇相继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截止2011年底,全县22个镇实现便民中心全覆盖。

 

    20115月,吕河镇双井村正式成立便民服务室,以村两委活动室为依托,加挂“村便民服务室”牌子,方便群众办事。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三职轮流值班受理和代理群众办理事项。截止目前,318个村居,成立便民服务室的达到224个。

 

     从“县政务大厅”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再到“村便民服务室”,家门口的服务彻底解决了百姓办事难。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

 

    在白柳镇便民服务中心看到,工作人员统一佩戴胸牌,醒目位置放置工作牌,亮明姓名、职务、服务范围、联系电话以及承诺事项。将13项办事流程、11项惠农政策、收费标准等放大公布上墙,让群众一看就明白。

 

    工作人员小刘介绍说:“我们实行8小时工作制,接待办理群众申请的各类事项,登记在册,按照窗口受理——分流主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的流程进行办理,后台还有窗口涉及单位和包村干部。前后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让群众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办理到位。”

 

    麻坪镇针对社区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成立了“公益家政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水电维修、家电维修、日常粮油用品配送、医疗、法律援助、日常生活照顾等无偿服务,中心运营以来,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

 

    县公安局服务大厅因地制宜推出“事不过二”制度,群众办事第二次不能办结的,第三次由受理民警上门办理。原来三五天也签不完的手续,现在几分钟就能办结,效率大幅提高。

 

    赵湾便民中心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及责任追究制等“六制”办理,真正做到一切从群众出发。

 

    金寨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公开服务及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把无极限便民进行到底。

 

    悠悠万事民为先,百姓才是头上天。旬阳从为民、便民、亲民、惠民出发,打造“家门口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和办事不方便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赞扬。

 

文章来源:旬阳县纪委


上一条: 旬阳地税局“六廉建”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下一条: 紫阳“五举措”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