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9日,安康市宁陕县连续遭遇两次强降雨天气,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此次灾害,该县共造成3923户12976人受灾,倒塌房屋255户792间,形成危房329户1030间,紧急撤离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128人;农作物受灾783.72公顷,其中成灾531.9公顷,绝收251.8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500多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该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救灾工作部署,迅速反应,立即行动,带领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取得防汛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认真履行职责,全力为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保驾护航
(一)严明工作纪律,保证政令畅通。面对严峻的防汛救灾形势,该县纪委监察局认真履行职责,迅速行动,及时下发了《关于严肃防汛救灾工作纪律的通知》,进一步严明了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在两次强降雨过程中,该县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市、县有关防汛工作要求,取消了双休日,停止了工休假,并通知各单位在外出差和工休的干部及时返回到工作岗位。入汛以来,该县纪委、监察局先后三次抽查了各乡镇、各部门防汛带值班和防汛预案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了抽查结果。该县纪委书记邝贤君还亲自带领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先后多次深入到城区附近、重点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巡查,并在周末打电话抽查了乡镇领导防汛带值班情况。以良好的工作纪律,切实保证了防汛救灾工作政令畅通。
(二)夯实领导责任,强化大局意识。入汛以来,该县切实加强对防汛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防汛救灾责任制。在强降雨过程中,该县纪委各常委轮流对乡镇、部门领导落实防汛领导责任制情况进行了抽查,进一步夯实了领导责任,不断强化“防大汛、抗大灾”的大局意识。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认真履行防汛救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时深入到防汛救灾第一线,靠前指挥,坚持做到了“防汛救灾工作不结束,指挥人员不撤岗”。四亩地镇党委书记带领乡村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加强巡查,现场查看灾情,慰问灾民,及时排除各类隐患11处,妥善安置了受灾群众。梅子乡党委书记带领党员干部身临一线查灾排险,每天步行10余公里,反复巡查,严防死守,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
(三)加强监督检查,促使防汛救灾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灾情发生后,该县纪委除防汛值班外抽出13名纪检干部,及时组成三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对干部作风、工作纪律和防汛救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第一组深入到各部门,围绕防汛救灾工作,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防汛期间干部不按时上下班和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进行了严格督查,力促干部作风转变,扎实推动了防汛救灾工作。第二组深入到各乡镇,对防汛带值班、双休日上班、信息传递、抢险救灾工作等情况进行了逐一巡查,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进行了从严查处,并在全县范围内予以公开曝光。第三组深入到城区七个疏散撤离队,敦促落实防汛指挥部的命令,检查了预案落实、人员到岗、安全撤离情况,并帮助做好救灾物资发放、疏散撤离和群众宣传动员工作,确保了人心稳定。通过有效地监督检查,提高了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形成了强大合力,推动了该县防汛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实施监管,确保救灾资金物资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落到实处。为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监管,确保真正用于受灾群众,该县纪委监察局专题召开会议,对救灾款物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及时成立了以县纪委书记为组长,县纪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监察、审计、财政、民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全县救灾款物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在两次强降雨过程中,领导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分别对灾民生活、灾民建房、捐款捐物等进行专项了监督检查,并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发放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
(二)实施全程监督,确保高效安全。该县纪委监察局采取有力措施,对抗洪救灾资金物资使用实行全程监督,切实做到资金物资补助标准统一、过程公开、去向清楚、用途明确、足额对付,灾民满意,确保了资金物资安全。一是督促建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积极督促县民政局和各乡镇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专户管理,严格遵守资金使用原则和使用范围,切实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二是严格发放程序,做到钱账相符。认真做好救灾款物发放前的张榜公示工作,要求户主亲自领取并签字盖章,严格按花名册发放,做到工作程序无漏洞,兑付发放无差错。三是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完善了乡镇救灾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了救灾资金使用流程,实行由民政局经办、财政局拨款、领导审签、乡镇发放、财务核报的既相互约束又互相监督的资金管理机制,加强了源头预防力度。
(三)畅通投诉渠道,严格责任追究。该县纪委监察局通过县有线电视台、政府网站、纪检监察网站和乡镇政务、村务公开阵地等平台,公布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涉及救灾资金物资方面的问题,优先进行处理,及时调查核实,严格责任追究,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形成严厉打击涉及救灾物资方面违纪违规问题的高压态势。
在这次灾害中,该县共向灾区下拨救灾款73.1万元(其中:用于灾民生活补助资金13.8万元,用于灾民建房启动资金10.3万元,用于抗洪抢险紧急转移资金49万元),棉衣棉被150床、粮食15.5万斤、衣物960件、彩条布600米、矿泉水和方便面各200件,给抢险救灾队发放手电224只、雨衣100套、雨鞋100双。由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措施得当,监管有力,所有救灾资金物资全部足额用于了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未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私分以及优亲厚友、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现象。
三、开展连心活动,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在两次强降雨过程中,该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坚持把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连心活动的首要任务,深入一线,奋勇争先,积极开展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一)深入一线,查灾救灾。灾害发生后,该县纪委书记邝贤君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内赶赴全县各乡镇,进村入户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稳定灾民情绪,积极指导防汛救灾工作。该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在汛期经常打电话与连心户进行沟通联系,及时传递了最新雨情信息,并告诉群众提高警惕,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纷纷深入一线,积极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县人劳局纪检组长鲍昶旭先后三次冒雨赶赴其单位包抓的广货街镇元谭村组织抢险救灾,连续三天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组织安全转移群众5户19人,无一人伤亡。太山庙乡纪委书记田亮在强降雨天气里一直驻守胭脂村,当发现河水暴涨临近红色警戒水位时,果断指挥,及时启动预案,迅速组织该村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周边群众和沿河居住人群以及居住危房户的老人共计89户350人,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带,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连心帮扶,重建家园。该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结合包村工作,真心开展帮扶活动,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该县纪委包村干部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帮助旬阳坝镇七里沟村协调水泥15吨,打通连户路230米,修建钢架便民桥1座,修复加固水毁河堤两处10米,排除地质灾害隐患2处。该县四亩地镇纪委书记薛远友在第一时间内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柴家关村,扎实搞好灾民安置工作,及时疏通河道,加固水毁堤坝,排除险情,连续5天战斗在一线,吃住在群众家里,切实帮助受灾群众恢复了生产。该县丰富乡纪委书记张永超同志在灾害发生后,积极组织群众180余名,出动机械3台次,对河口至北沟口11公里村级道路进行了全面抢修,及时恢复了交通。
(三)情系灾区,踊跃捐款。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灾情牵动着每个纪检监察干部的心。在县委、政府捐款倡议书发出后,该县纪委监察局行动迅速,带头组织机关干部向灾区捐款3500元。全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向受灾群众献爱心,累计捐款15000余元,切实帮助受灾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宁陕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响应县委、政府号召,认真履行职责,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任务,树立了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文章来源:宁陕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