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推进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走笔
——平利县推进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走笔
打印

近年来,平利县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村干部廉洁履职这个关键,创新村级事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去年一年,全县农村信访量同比下降了31%。

“都说农村工作不好干,这话有一定道理,可我觉得关键是看你怎么干。”日前,三阳镇泗王庙村党支部书记程远明在一次座谈中这样讲道。

村党支部书记程远明能说会道,做事干练。对这句话,他有切身体会。

泗王庙村是个有着860户2300口人的大村。村里发展处于低谷时,曾连续6年换了6任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干部队伍涣散、集体债务缠身、社会事业瘫痪,泗王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

程远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抓住“村干部廉洁”和“村务公开”这两个“法宝”,用几年时间,将泗王庙村带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如今,泗王庙村道路整洁、民心顺畅,成了人们争相夸奖的富裕村、和谐村。

泗王庙村的巨大变化,是平利县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利县紧紧围绕“人怎么选、钱怎么管、权怎么用、事怎么办”这个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全面实施村级干部廉洁履职教育和职务犯罪预防工程,创新村级事务管理模式,提高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牵住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

监督,让村干部没法搞小动作

“给多少钱也不卖选票,我们一定要选出廉洁的干部,带我们致富!”

正阳镇丝绵园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学春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因铺设一段村内道路引发的冲突。

在没有经过招投标的情况下,当时的村干部将工程承包给了一支施工队。起初,村民并没有太大意见。但当路修到各家门口时,他们发现,水泥路面和村里说的不一致。“厚度少了几公分,村民的不满情绪全上来了。”张学春回忆。村民们谴责偷工减料,与施工队发生了冲突,并开始怀疑村干部从中拿了不少好处。

村民对村干部廉洁情况的强烈关注引发了当时还是村民的张学春的强烈不满。

“不廉洁,群众就不相信你,你就干不成事。”2009年,全县要求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富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的张学春毫无悬念地被村民们选为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自些之后,村组事务迅速理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现在,被村民亲切称为“村纪委”的村监会已走进了平利县每一个行政村。“别看人不多,管的事可不少,作用也很大。”村民们很相信自己选出来的监督员。目前,该县村监会的监督范围已逐步扩大到村务决策、党务村务公开、“三资”管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6大类52项内容。

以此为契机,平利县开始实施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工程。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徐启菊多次强调:“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加强村干部廉洁履职就是这一举措的重要载体,就是要从监督抓起,从预防抓起,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抓起,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保障群众权利,化解农村矛盾,护航新农村建设。”

通过实施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工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监督体系被建立起来:村班子和村干部需接受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考核,考核与半年、全年工作检查一并进行;村“两委”主职干部需接受专业部门的年度、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除年度考核、民主评议外,村干部每半年接受一次党员群众代表的评议。

条条抓铁有痕的措施,提升了村民当家做主的意识,在当地形成了浓厚的监督氛围。“以前,想当村干部的人会向村民施以小恩小惠拉选票,当时有不少村民是“力挺”的。但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样的人当村干部就很容易当成贪官。所以,给多少钱也不选这类人,一定要选出正直的干部、廉洁的当家人,带我们致富!”一些村民“醒悟”了。

监督之下,村干部队伍也发生了切实的改变。以丝绵园村为例,这几年,该村干部一直坚持义务劳动,干部动手能解决的,就决不花村里的钱。“当村干部是‘良心买卖’,群众投咱的票,咱不能只想着自己。”村委会主任柳金莲这样骄傲地说。

公开,让村干部接受群众监督

“只要咱心里没鬼,有啥事不能让群众知道?”老县镇桂花沟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汪群当着村两委干部的面这样说道。

在老县镇桂花沟村,村委会门口立着的公开栏,清楚地写明了村里的每一笔账务开支情况。这个公开栏,已经成了该村发布“村组时政要闻”的“第一窗口”。

去年9月11日通过这个公开栏,就曾打消了一些村民的顾虑。“各位农户:因需要修建连户路,村‘两委’研究决定,对部分公共开去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具体情况如下……”这封公开信赶在各连户路开建之前,让村上的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很快,连户路建设顺便推进。

“没有储书记,咱这穷村、乱村说什么也发展不到今天这光景。”村民提到的储书记,是城关镇牛王沟村党支部书记储茂翠。然而储茂翠心里清楚地知道,牛王沟村发生喜人变化,真正的功臣是“公开”。

当上村党委书记后,储茂翠并不轻松。“村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以前村干部的能力不差,可村民为什么还是不信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全县要求建立村监委后,她坚决支持,动员村民选出合适的人选。因为她明白,有个村监委,啥事都是公开透明的,她也不怕个别人说事儿,“咱一没占村上的,二来办事按制度,心地无私天地宽”。

“村监委成立后,凡事都向村监委交待清楚,慢慢地,储茂翠明显地感觉到,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隔阂在逐渐消失。”公开带来的效果让该村“两委”惊奇。自此,牛王沟村不论是修路还是征地拆迁,事办得特别顺。“因为村民们心齐!搞个啥都特别团结!”,牛王沟村的面貌一天天在翻新。

“如果说民心是一把锁,那公开就是打开这把心锁的钥匙。”平利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王绪林说。

平利县实施“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工程,同样着眼于“公开”,在全县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凡事都要村监委监督”等公开制度,即常规事务定时公开、专项事务随时公开、群众点题事务及时公开;将每月15日和28日作为全县统一的公开日、质询日和解答日,定期公开村务,接受群众质询,限时解决问题。

去年8月20日是大贵镇广兴寨村公开评选低保户的日子。一大早,好几家自认为是低保户的村民就赶到村会议室,虽然都希望能得到救助。可真正在公开评选时,村监会主任周金平毫不客气地说,低保户肯定是从最贫困的农户中挑选,你们家庭条件好点的不要抱啥指望。果然,全村最后选出的100余户低保户,全部经过严格审查后公示,没有任何村民闹意见。周金平事后说,“以前评个低保都是闹哄哄的,为啥,就是因为不公开、不公平,现在我们把评选完全公开化、让众人说,再也没有出现为争低保闹意见的了。反而现在农户都在比谁更勤劳,谁更富裕了。”

“群众关心什么,群众询问什么,哪些涉及群众利益……既然公开就要全面公开,决不能搞‘选择性公开’。”平利县纪委常委、纪委副书记陈晓军说,“公开既是我们的责任,也让老百姓对我们更信任。”

制度,让村财务公开透明运行

“老百姓看节气、讲章法,而对村干部来说,制度就是硬杠杠。”

对怎么干事、怎么花钱、怎么用人等群众关注的农村事务,仅靠公开、监督还不够,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进行规范。

为此,平利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要求各镇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好村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定村务尤其是涉及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来进行决策、执行,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全程留痕,有据可查。自2011年实行以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严格把关,已缓办或停办村级事务1600多件。2012年,全县190个村民监督委员会共审核村级重大事项1000余项,否决或暂缓73项。

“三资”是农村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因此也成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以制度规范村务和村干部权力的重点。

“关于‘三资’怎么清、怎么查,县里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对全县农村“三资”进行深入摸底,澄清“三资”底子,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然后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对村级财务支出管理,平利县则严格落实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对村级开支按照“村‘两委’制定开支预算、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委会通过、民主理财小组或村民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核盖章、村级财务负责人签字、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理记账、每月张榜公示”六步程序操作。

去年,平利县已完成全县190个村的清产核资工作。在广佛镇东台村档案室,村监委主任马维民翻开该村的“三资”清理明细账目。可以看到,大到楼房地皮,小到办公用品,每项收支都清清楚楚登记在册。“只要是属于集体的,‘鸡毛蒜皮’都不能放过。”马维民确定地说。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平利还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村级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审核制度,规定村级“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重大问题,由镇党委、纪委审核、把关、指导;成立了20余个法律服务小组,对村级重要合同、诉讼等涉法事项进行专项审查,防止出现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况。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力促进了平利县建设“西北最美丽乡村”的进程,190个行政村逐步迈进了“班子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征途,欢歌笑语响彻女娲故里。


上一条:紫阳县多管齐下力促信访举报工作见实效
下一条:岚皋县及早谋划2013年反腐倡廉工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