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践行“四种形态” 提升监督执纪实效
打印

宁陕县坚持挺纪在前,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全过程,着力营造从严治党新常态。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54件,初核239件,立案15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35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挽回经济损失350余万元。

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县委成立了主体责任办公室,探索推行“三单三制五表一册”管理体系,出台三个责任清单,健全廉政谈话、约谈、签字背书三项制度及流程,细化谈话五类表格;编印了《党员领导干部落实主体责任清单操作手册》,印发《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实制度》,科级干部人手一册,对落实主体责任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纪实填写,实行痕迹化管理,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委把落实“四种形态”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点内容,有效运用到党员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之中,不断推进党内关系正常化,印发了《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通过谈话提醒、诫勉函询等方式,对党员干部早打“预防针”。县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建设,强调纪律和规矩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心有畏惧、遵规守纪,提醒警示成为常态。2015年以来,全县例行廉政谈话735人,任前廉政谈话180人,提醒谈话132人,约谈31人,诫勉谈话120人。

突出抓早抓小,强化教育预防。把廉洁教育和培训作为“抵御疾病,预防腐败”的“疫苗”,编印了《守纪律讲规矩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读本》,阐明纪律和规矩,对十八大以后全县查处的12起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件进行了深刻剖析,免费发送1500本到全县各级党组织和镇、村干部手中。组织党员干部到县看守所干部警示教育基地、县委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基地接受廉洁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34场次,旁听职务犯罪庭审3场,关键节点发送廉政短信5600余条。成立巡回宣讲团,深入11个镇开展《条例》《准则》宣讲报告会,邀请省、市纪检、检察系统领导专家辅导培训3场次,县委主要领导讲廉政党课6场。通过教育提醒,5名干部主动交代违纪问题,上缴违纪资金34.5万元,87人主动配合纪委调查。以“清风宁陕”廉政文化为载体,创新开展廉政文化“上舞台、上大赛、上墙面、上微信、上微博、上网站”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文艺调演、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理论征文等贴近干部群众的文艺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树立廉洁意识,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持续正风肃纪,强化监督检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健全完善“四风”问题督查督办、通报曝光、问责追责机制。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开展了“振奋精神、振兴宁陕”正风肃纪作风建设年活动,围绕违规公款吃喝、发放津补贴或福利、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12个方面的问题,采取实地检查、发票倒查、电子监查等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去年以来共开展明察暗访79批次,公开通报曝光28个单位、18名干部,查处违反作风案件10案,给予党政纪处分12人;处置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问题线索153件,立案82件,处分67人。探索开展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采取常规巡察、专项巡察、定点巡察等方式,实现监督无盲区、全覆盖。截止目前,通过开展四轮巡察,查找问题线索93条,向被巡察单位提出整改意见40余条,发督办函40余份,推动制度修订31项,立案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人,约谈28人。

转变执纪理念,强化纪律审查。聚焦主责主业,突出执纪特色,创新线索发现、包联协作、督察考评、审查保障四项机制,发挥纪律审查治本和震慑作用。在线索发现方面,建立了县、镇、村三级信访平台,畅通来信、来访、来电、网站、手机、微信六大举报平台,深化“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实行问题线索统一台账管理、集体排查,严格按照五类方式进行处置。在执纪审查方面,制发纪律审查工作流程图,以图表式的直观形式,细化分解纪律审查工作程序,指导审查人员按图索骥、规范操作。实行包联协作机制,县纪委7名常委包联11个镇和78个部门,将11个镇纪委划分成3个协作区,对疑难复杂的问题线索,启动提级审查、协作审查、交叉审查、联合审查。在执纪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立案预审、疑案会审、镇案县审三项制度,促进了执纪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双提升”。在协作配合方面,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职能作用,通过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案情通气会、协助审查等形式,加强与司法机关、审计、财政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行为,及时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由审理室会同纪检监察室加强跟踪,确保涉嫌犯罪问题和线索不遗漏、不放纵。2015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11人;司法、审计机关向纪检监察机构移交问题线索23件,立案20案;县纪委与司法、审计联合审查4起。


上一条:安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胡登明因违纪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下一条:紫阳:业务培训班为140余名干部“充电蓄能”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