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洋县按照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工作有关部署及要求,突出“早、实、沉、暗、严”五字工作法,各级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47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20732万元,增长44.9%,其中地方收入10303万元,增长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增长25%,被评为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群众对作风整顿满意率达到90%以上。
该县近年始终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抓手,常抓不懈。从2007年开始,先后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以 “弘扬正气树形象”、“工作到一线、解难求发展”、“弘扬引酉精神、争创工作一流”、“解放思想破难题、凝聚合力谋发展”等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特别是今年干部作风教育整顿以来,该县制订“五字工作法”,突出“早”字抓安排,突出“实”字抓学习,突出“沉”字抓服务,突出“暗”字抓督查,突出“严”字抓效果,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成效显著。
“早”字当先,早安排、抓宣传。利用标语、学习园地、电视台、洋州讲坛等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据统计:全县共制定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方案116个,成立领导机构116个,播报电视新闻80余条,办专栏400多期,学习园地310余期,制作宣传展板22面。
“实”字为重,忙充电、抓落实。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素质、净化干部思想,转变干部作风的“催化剂”,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各级干部撰写心得体会近2.8万篇,干部职工学习笔记平均在2000字以上,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200余份,走访群众2300余人(次),征集意见建议800多余,经梳理归纳为9大类320条。
“沉”字为线,搞调研、抓服务。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各级干部沉下身子,进村入户,服务群众,共解决问题760个。一大批察民情、清民意、解民忧、帮民富的典型人和事涌现出来,树立了服务型政府新形象。谢村镇妥善处理了东坡村两户村民长达16年之久的宅基地相邻权纠纷问题;秧田乡百余名党员包扶困难群众120多人,组织异地劳务输出410多人,引进致富项目50多个,签订魔芋、黄姜等经济作物订单1000多亩;湑水镇解决了长达3年之久的五丰村沙场道路等5件遗留问题;马畅镇及时处理信访案件16起。
“暗”字为主,摆问题、抓督查。强化督导检查,先后抽调44人成立了6个督查组,深入基层,采取暗访、影像记录、摄像取证等方式,掌握干部职工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制度落实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共发现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23起,公开处理4起,下发通报3期,确保了教育整顿活动取得实效。
“严”字为诫,修制度、抓效果。以干部作风问题为突破口,修订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共制订整改方案148个,确定整改问题533个,落实解决318个,新制订制度40余个,修订完善制度300余个。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随着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群众高度赞誉了洋县干部“六多六少”现象:“遵纪守章的多了,自由散漫的少了;自觉学习的多了,消极无求的少了;接受监督的多了,我行我素的少了;独当一面的多了,畏缩平庸的少了;精神焕发的多了,萎靡不振的少了;思想稳定的多了,滑坡退步的少了。”
文章来源:洋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