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在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中,创新载体,推行干部作风建设流动岗制度,努力促进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单位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
一、创新载体,建立作风建设流动岗制度
干部作风建设是长期任务,需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年初,为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推行干部作风建设流动岗制度。这是持久深入有效地抓干部作风建设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制度创新成果。一是流动岗制度可以让作风整顿更具操作性。过去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都是由县上专门机构直接组织开展,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工作,按部就班地落实好各项任务。而实际上,各单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或许带有普遍性,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而有的却有特殊性,是随着一个地方干部结构、社情民意、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自上而下的作风整顿活动难免有不周全之处,各地各部门的收获也多少不一。流动岗制度就是把整顿活动变固定为灵活,按照地域相近等特点划分片区,每个轮值单位就可以结合各片区干部作风现状、时段工作重点、各自职能目标,在相互交流沟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方案,同时,也促使轮值单位更积极主动地带好头、履好职,干部作风教育整顿的目标会更加明确、方法会更加科学、措施会更加有力。二是流动岗制度可以让作风建设更具延展性。以前的教育整顿活动,都有一定期限,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时间,有具体的阶段划分、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它的特点就是机构临时、内容单一、时间有限,整顿活动在步骤实施、时间延续和规定动作结束时自然结束,阶段性是其主要表现。而流动岗制度则是长效机制,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更有拓展空间。每个单位轮流值岗三个月的形式一经确定,值岗单位就会在各自固定的片区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流动和顺序循环,机构永远存在,时间周而复始,重点随时更新,内容不断完善,体系日臻健全,在持续深入转变作风这一不变的目标下,其方法、内容、措施都可以灵活贯通,各片区在作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上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经验,通过随时交流推而广之,从而形成强化干部作风的巨大推动力。三是流动岗制度可以让制度建设更具兼容性。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在不同时期内,反映出的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不同,需要整治的重点也会不同。县上在划分流动岗区域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乡镇、地域、人文、风俗、民情的相近性和部门职能、职责、服务事项、工作任务的相似性。因相似或相近,各片区就会自觉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建立一些更具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以更好地解决具体问题。
二、作风建设流动岗制度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该县将24个乡镇71个部门划分为23个作风建设片区,每片区设一个作风建设流动岗,片区内各单位轮流值岗3个月,轮值单位负责组织对片区内各单位作风建设的安排部署、督查评价,召集片区内各单位负责人召开作风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查找差距,相互监督,互评互学,共同提高。通过抓好“两个规范”(规范审批行为、规范执法行为)、扎实开展“四项治理”(治理少数部门和公务人员“乱收费乱罚款”行为、治理公务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行为、治理“欺行霸市”行为、治理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深入完善“五项制度”(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绩效考评制),县乡联动,部门、区域互动,切实解决突出的作风问题,促进工作效能明显提升,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根据对95个单位1704名干部群众发放测评表结果表明:100%的测评对象认为各参评单位均深入学习作风建设四项制度并认真执行,开展作风建设流动岗制度成效显著,98%的测评对象认为开展流动岗制度以来干部作风结合岗位转变情况很大,97%的测评对象认为乡镇、部门履职情况很好,98%的测评对象认为所调查的乡镇、部门的发展环境及政务环境情况很好。
自干部作风流动岗制度推行以来,机关工作明显提速,埋头苦干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多了,说大话、空话、套话的人少了。广大干部职工逐步树立起勤政为民的意识,主动服务的多了,“冷、硬、横、推”的少了。各乡镇、机关、部门牵手平行互动、携手互帮互助、放手比学赶超,在团结干事上也取得了新成效。党政一把手带好头,做表率,讲原则、讲大局、讲政治、讲发展、讲创新、讲改革,充分发挥班子集体智慧。广大干部职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勤政本分,升华廉政境界,公仆意识不断强化。全县1870名县乡党员干部走访群众4.7万户,帮助群众筛选确定了魔芋、紫芯红薯、雪梨等农业特色产业新项目23个,宣讲惠民政策569场次,解决问题908个,收集意见建议836条,调处矛盾纠纷283件。为249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47万元、688名大病患者解决医疗救助118万元。第一季度完成财政收入3297万元,占年度计划的31%,同比增长49.9%。
三、推行作风建设流动岗制度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句话说,就是要通过流动岗这种形式来深入持久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干部转变作风,机关提升效能,发展环境优化,工作得以促进。具体的说,要解决好下面三个问题:
(一)加强自律,做好表率问题。轮值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流动岗制度,承担起安排部署落实片区作风建设工作的职能,既要以身作则,又要大胆监督,最终实现作风建设片区自律。所有制度规定,在要求片区内其他成员单位做到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本单位干部作风扎实,风清气正,在安排工作时,才能底气足,手段硬;只有本单位作风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在轮值工作中,才能方法好,措施灵,才能确保轮值期间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实效。轮值单位应加强自律,做好表率,首先要做到“五律”:一是“律心”,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做的不做,集中精力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做到心系工作,心系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律口”,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喝的不吃喝,要敢于讲真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多为区域发展建言,多为人民群众代言,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切忌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夸夸其谈。三要“律手”,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拿的不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四要“律耳”,不偏听偏信,要明辨是非,善于听取批评的声音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敢于指出同志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五要“律足”,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勤于走访,多搞调研,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脚踏实地,切莫失足。
(二)平行互动,共同促进问题。划分作风建设片区,实行轮岗制度,就是要在监督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在交流中借鉴。要把轮岗当值作为一个有利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首先要把上级要求的各岗次工作任务、规定动作做到位,片区内各单位,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干部,都应该通过这个平台,借助各种渠道加强交流,介绍各自开展作风建设的有效举措,共同应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其次,在片区内也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扬各自特色,奋力推进工作,自选动作有创新。通过这种互动的形式,可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提高谋划工作的能力;可以借鉴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落实工作的能力;可以强化理念,内外兼修,提高助推工作的能力。在平行互动的基础上,轮值单位应从片区内各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作风建设督查组,以发现问题、发掘亮点为目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单位明查暗访。督查组成员,在其他单位督查时,要善意挑刺,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本单位督查时,要主动展示,介绍经验和做法。当然,平行互动不是搞团团伙伙,借机吃请,督促检查更不是故意找茬,制造矛盾,只有端正态度、明确目标、纯洁动机,把平行互动和相互督查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三)总揽协调,全面提升的问题。采取流动岗的形式加强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并不意味着各片区可以随意而为,县作风教育整顿办公室必须总揽全局。一方面,要随时了解掌握各片区的活动状况,哪些片区马放南山,碌碌无为,哪些片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哪些片区本位主义,一团和气,哪些片区借机滋事,相互攻击,哪些片区敢抓敢管,确有成效,等等情况,都要通过明察暗访、灵通信息来掌握。通过掌握的情况,随时通报一批顶风违纪、只图走过场、敷衍了事的典型事例,经常推广一些行之有效、力求改作风、可圈可点的成功经验,才能消除麻痹思想,克服松懈厌倦情绪,激发干部活力,保持流动岗制度的蓬勃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综合协调,解决片区内存在的一些具体困难,集中力量对某些片区实施集中整改。可以组织各片区之间进行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从宏观上指导、协调片区工作,使作风整顿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片区,而是要着眼全县大局。特别要提炼总结实施流动岗制度后形成的好做法和取得的好经验,积极向外推荐,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融入本地特色,与我们的流动岗制度相互结合,让这一制度逐渐成为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不可或缺的措施和手段。
文章来源:镇巴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