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12月1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了题为《新举措护航新延安》的通讯文章,全面介绍了延安市派出(驻)纪检监察机构统管、问责问廉问效、“面对面,三公开”、信访听证终结和“五笔会签”等工作。今日本报予以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进程中,革命圣地延安敢于并善于运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卓有成效,树立和维护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市委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是满意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在延安市纪委第五次全会上,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如是说。
近年来,延安市纪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指导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纪检监察工作层次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派出(驻)机构统管:整合资源强监督
2007年,延安市纪委对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为全省县(区)部门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统管”工作探路“破冰”。
延安市对市直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由以前市纪委、监察局和部门党委(党组)双重领导改为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13个县区的部门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撤销了原有纪检监察组织,分别归口重新设置了6个正科级建制派出(驻)机构。
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延安市县区各纪工委、监察室加强对所联系单位、部门的监督,特别是加大对单位“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的监督,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推荐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监督。在具体工作中,变被动坐等为主动介入,积极深入到所负责联系的部门、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检查指导。
谈及实行统一管理后的感受。志丹县一位纪工委书记感触颇深:“过去,单位上的纪检组长是个非常尴尬的角色。虽说是县纪委的派出机构,可还是单位上的干部,要真正监督本单位领导不太可能。现在,统一管理后的派出(驻)纪工委、监察室就能挺起腰杆开展工作了。”据了解,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延安市各派出(驻)纪工委、监察室就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20多起。
问责问廉问效:提升效能正作风
延安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的奋斗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及时跟进、如何作为?延安市纪委监察局一班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找准问题症结,创新工作方法。历经四个多月、七易其稿,于2007年7月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
围绕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市纪委抽调素质高、作风实、业务精的干部,向5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派驻42个工作组,实施全程跟踪监督,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了项目、资金和干部的安全。如在延安至壶口旅游专线公路建设中,市“三问”办通过派驻“三问”工作组,强化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该项目顺利实施并提前两个月建成通车。
按照市委的要求,市纪委在半年和全年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派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对各县区各部门的考核工作,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问责问廉问效,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对上学难、看病难、乘车难以及民生政策落实等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实施重点监督。清退教育乱收费 68.99万元,查处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开单提成问题12个,没收伪劣农资产品256吨,罚款19.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推行问责问廉问效制度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发“三问”通知书2500份,实施警示训诫758人,党政纪处分170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面对面,三公开:规范服务树形象
今年5月,陕西省政府纠风办在全省推广了延安市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的经验和做法。从2007年开始,延安市深入开展了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全面推行了“面对面、三公开”制度。如今,基层站所作风建设这股强劲的新风已经吹进了全市17个系统的1800多个基层站所。
该市各基层站所深入开展岗位教育,健全完善岗位目标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各项工作制度。主要负责人定期面对面向行政管理或服务对象公开述职述廉,面对面向行政管理或服务对象公开服务承诺,面对面在行政管理和服务对象中进行测评、接受质询和征求意见。截至目前,全市1425个基层站所召开了“面对面、三公开”会议,现场接受群众代表质询问题6500余个,向群众代表公开承诺5200余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明查暗访、受理投诉,查处基层站所违纪违规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138件,对12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查处;邀请各界代表组成评议组,对17个行业1800多个基层站所进行了量化考核,对170个“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进行了表彰奖励,对26个“人民群众不满意基层站所”实施问责问廉问效。通过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推行“面对面、三公开”制度,基层单位的政风行风明显转变,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信访听证终结:化解矛盾暖民心
2008年3月,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教师王某未经校领导同意,擅自住进了学校的一孔窑洞。校方多次要求搬出,她执意不肯。校委会决定对其停薪停职,她心里不服,多次越级上访。区纪委召开信访听证会,社会各方代表、公众评判人员广开言路,评论孰是孰非,言明利害得失,主持正义公道。校方纠正了对王某停薪停职的错误做法,当面赔情道歉。大家说服王某搬出了窑洞。这起越级上访长达两年之久的信访难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延安市纪委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解决信访问题的缩影。
近年来,延安市纪委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搞好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并推行了署实名举报双向承诺、信访听证终结、重点信访公开、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和信访监督 “五项制度”,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程序规范、便于操作的“阳光信访”工作机制,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和纠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推行信访工作“五项制度”以来,全市共对184名党员干部进行了信访监督,对107件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实施了信访听证终结,处理署实名举报问题130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137件。
“五笔会签”:阳光财务堵漏洞
针对财务报账中长期实行有经手人、财务人员和主管领导三人签字报销,监督环节少,透明度不高,容易出现虚报冒领的现象,延安市纪委突出源头预防,创新监督机制,在全市3199个会计核算集中报账单位,以及未纳入会计核算集中报账的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财务管理中全面推行了“五笔会签”报账制度,即各单位报销的条据由经办人员签字后,经报账员、财务负责人、纪检监察负责人依次审核签字,最后由主要领导或受主要领导委托的分管领导审批报销。推行“五笔会签”制度以来,仅市本级不规范报账业务减少479笔,涉及资金109万元;拒付不合理报账业务减少458笔,涉及资金127万元。
在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延安市纪委坚持把推进村务公开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在全市农村基层村级报账中推行了财务管理人员民选、分工负责、集体会审、定期公布、票据规范五项制度。2008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纠正违规资金和不合理开支75万元,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354起,挽回经济损失97.7万元,
通过推行“五笔会签”和 村级财务“五项制度”,规范了各级财务管理,促进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消除了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