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按照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原则,着力构建“动态查找风险点、预警管控风险点、全方位化解风险点”的“三位一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全县党员干部“注射”廉政“疫苗”,预防腐败的机制日臻完善,“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逐步凸显。
一、“准”字当头,以求动态找准风险点。一是“准”确排查风险点。县纪委研究制定了《子长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地税局、工商局等12个权重部门为试点单位。针对这些单位“一把手”和掌握人财物支配权、管理权的关键岗位人员,在拥有规划审批、土地出让、招投标、政府采购、专项资金使用、干部人事等重点领域,权力授予、配置、运行和监督中容易发生腐败的重点环节,以“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集体定”六步查找风险点为切入点,立足单位、科室、岗位三个层面,找准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工作流程、外部环境四类风险点,梳理工作流程、理清岗位职责,确保排查风险全程覆盖、全员参与。县城管局针对行业特点,建立了五级塔式管理体系,即“局长—副局长(所队长)—副所队长—管理人员—一线工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全员排查,不漏一人。二是“准”确评估风险点。针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点,采取“岗位自评、科室互评、交叉联评、单位初评、纪委审评”的五级评审办法,根据风险表现、发生几率和危害大小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风险,对不同等级的廉政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监督、分级负责。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餐饮企业实行分级量化管理,用卡通图片的形式,分别设计A、B、C三级笑脸,对餐饮企业进行等级评定,有效提升了对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出风险点8560个,其中一级风险1220个,二级风险3561个,三级风险3781个。
二、 “防”字为重,规范预警管控风险点。一是深化廉政教育思想“防”。针对科级领导干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重点单位重要岗位中层以上干部等不同对象,分层次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通过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参观党风廉政建设巡礼展、发送廉政短信、寄送廉洁提醒卡、播放警示教育片、廉政公益广告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廉政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自觉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了电脑屏保廉政提示,通过在单位电脑滚动显示廉政警句、廉政图片、廉政风险点的形式,时时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二是规范操作流程重点“防”。针对排查出的每个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后期处置措施,实现对各类廉政风险的超前教育、提前预警、全程防范、及时处理。同时,将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流程管理的思路,运用到权力运行上,对每项权力运行绘制出科学严谨的流程图,对权力运行实行严格规范的流程管理,促使权力更加清晰、流程更加优化、监督更加到位、管理更加规范。三是加大公开力度监督“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和办事公开制度,采取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县长信箱以及在县政府网站、廉政网站开通信访举报平台等形式,不断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李家岔镇在廉政风险管理中创新推出了重大事项预报制度、重大事项预审制度、重大事项廉政风险预警制度,有力促进了廉洁办事,廉洁履职。截止目前,全县共制定落实防控措施6255个,基本实现了排查风险、防控风险全覆盖。
三、“控”字为本,全方位化解风险点。针对发现的问题,视具体情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措施,及时纠正和处置权力运行中的失误和偏差,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切实化解廉政风险。一是强化各项制度“控”。要求党员干部根据查找出的风险点,结合自身岗位、自律、廉洁等三个方面进行公开承诺。二是构建监督网络“控”。利用群众评议、舆论监督、信访举报、政风行风热线等载体构建监控网络,多渠道采集廉政风险信息,对党员干部执法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推进电子监察“控”。建成了集网上审批、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于一体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绩效评估等功能,主要通过数据监察和视频监察两种途径,实时跟踪、记录全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网上行政审批和政务大厅运行状态。对于不遵守电子监察系统操作规程要求的,由系统根据情况自动生成预警纠错信号,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信息两种形式发送到电子监察中心及承办人和主要负责人,督促整改。四是优化循环机制“控”。充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建立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廉政风险防范循环流程。针对出现的岗位廉政风险和履职过程中的新问题,及时制定和不断优化防范措施,跟踪督导,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