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三公开”制度是我市在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泉县纠风办积极探索,多次深入全县96个基层站所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创新,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有效深化了全县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
一、认真剖析,不断总结,探寻工作新方法
“面对面三公开”制度,即:面对面向行政管理和服务对象公开述职述廉;面对面向行政管理和服务对象公开服务承诺;面对面向行政管理和服务对象公开测评和征求意见。它既贴近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又能切实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维护和扩大服务对象的监督权益。在创建活动中全面推行“面对面三公开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促进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拉近站所与群众的关系,有力推进了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的深入开展。
推行“面对面三公开”制度以来,甘泉县在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市纠风办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站所负责人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面对面,三公开”制度仅仅局限于召开“面对面三公开”会议一种形式,会议前后的征求意见与会后整改反馈情况,没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不利于制度精神的贯彻落实,使制度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二是会议的形式还不够丰富。有些站所在召开会议时往往出现“冷场”现象,没有人提问、质询,没有人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并不代表没有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我们创新一些措施,完善和丰富会议的形式,让群众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三是参会代表局限。在多次参加基层站所的“面对面三公开”会议中,发现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很大的局限性,参会代表范围小,人数少,不能充分地全面征求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以更好更准确地掌握了解基层站所的工作。四是会议质量还不够高。通过参加部分单位的“面对面三公开”会议,觉得会议开得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单位组织严密,准备充分,有的单位却较为松散,效果不好,需进一步完善规范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加强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基层站所政风行风建设,提升各部门行业基层站所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积极创新,健全机制,抓出工作新成效
近年来,甘泉县纠风办认真剖析,创新思路,不断总结,在推行“面对面三公开”制度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1、完善了配套制度和措施。在“面对面三公开”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一些配套制度和措施。在“面对面三公开”会议前,采取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帮助基层站所及时找准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通过不断创新措施、丰富形式来规范“面对面三公开”制度,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规范了运作程序,严把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了“面对面三公开”会议的召开程序,并结合各乡镇、街道办基层站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会议召开计划,对创建范围内站所召开会议的时间进行统一安排。对会议的组织情况进行把关,会议的议程准备,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人数、发言材料、服务承诺的内容等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把关。确保了会议的质量和标准。
3、强化了监督检查,保障制度运行。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办纠风办和各系统派驻监察室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掌握各基层站所“面对面三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在创建活动中领导不重视,工作滞后的要采取措施严肃处理,确保制度的高效运行。
总之,“面对面,三公开”制度,是建立健全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长效机制的一项新举措,是促进基层站所政风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基层纠风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纠风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深化创建活动成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为实现人民群众长期满意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甘泉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