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廉雨润频阳
打印

    党风廉政建设、信访举报、案件查办、执法监察、纠风、投资环境治理、宣传教育等工作连续3年受到市纪委表彰;2007年、2008年,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综合考评荣获第一名;2009年,运用GPS监管涉路执法车辆的创新作法,荣获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一等奖;连续4年,年终责任目标考核评比一等奖;连续3年,招商引资、投资环境保障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重奖……


    荣誉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成绩的取得是心血的结晶。近年来,富平县纪委、监察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改革创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组织协调,协助县委抓好责任制落实。县纪委对中、省、市召开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认真进行研究,提出贯彻意见,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每年年初,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要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要求各单位针对各自承担的任务,进行再分解和再量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交叉到位的责任体系;定期听取各镇、各部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汇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研究解决重要问题。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之中,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责任领导评先、选优、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强化督查,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县纪委先后对5个要求限时办结的重点项目涉及的7个责任部门,送达了《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以“三项检查”为重点,开展了对财政资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款物管理和涉及10项民生工程的42个项目资金使用,以及297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配备等情况的专项检查,查处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案件4起,清查超标公务车辆3辆。在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45个独立核算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施检查30个,追缴违纪资金25万元,并对重点检查涉及的30家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对93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了重点检查,针对检查中梳理归纳出的24个问题,对相关责任单位提出了整改指令。对全县新增的第4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监察建议8条……通过督查,有力地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推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丰富载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别开生面。县纪委积极发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功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采取“送廉书、唱廉歌、看廉戏、听廉事”等方式,深入开展了廉政文化创建活动;通过制作廉政工作手册、开辟廉政文化墙、书写廉政警语、征集廉政格言、发送廉政短信、制作廉政桌鉴等形式,打造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在《富平县人民政府网》、《富平廉政网》以领导讲话、廉政之声、工作动态、制度汇编、读文思廉等形式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近年来,撰写纪检监察信息400余条,调研200余篇,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风与廉政》、《秦风网》、《渭南日报》、《西岳清风网》等报刊网络上登载,进一步扩大了宣传教育工作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


    ----夯实基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县纪委认真落实党中、省、市和县委作出的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着力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上狠下功夫。在“心系基层、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中,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3件,筹集各类资金720万元,改建、扩建、新建村室活动场所253个。建立了24个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试点村,由县级领导和镇(管区)主要领导负责包联,率先开展各项工作。通过示范点的带动,全县17个镇、334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构,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利剑出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县纪委坚持把处理好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委局机关10个室分别包联各镇、各部门的案件查处工作,制定出台了8条办案纪律和20项内部监督制度,探索创建了“三为主、三集中、三分离”机制,有效解决了案管工作“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这一创新作法已在全省纪检监察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近年来,受理信访举报655件(次),初核违纪违法线索420余条,立案390件,结案390件,警示训诫党员干部25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410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腐败案件的坚决查办,对腐败分子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下茬立势,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县纪委将纠正不正之风、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力度,力求实效。春秋开学时,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对各校开学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已清退乱收费40余万元,17名当事人分别受到党政纪处分。近年来,查处公路“三乱”问题38起,训诫谈话28人;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公路“三乱”107起,上路明察暗访70余次,发现公路“三乱”20余起,处理相关责任人20人。先后深入150余家医院、药店、个体诊所、村卫生室进行监督检查,查处非法行医80户,超范围执业30户,依法取缔21户。全县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金额1500余万元,占用药总金额的69%,直接让利于患者3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网上评议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活动,网民点击率达43万人次,收到意见建议200余条;先后深入中冶陕压、陕焦公司、龙钢富轧等25个重点工业项目工地,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受理执法单位入企业检查备案15起,最大限度控制执法单位入企检查的个数和次数,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狠抓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再上水平。“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开展以来,县纪委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收效良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向纪委全会述廉制度方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向县纪委全委会述廉工作的通知》,组织3批25名党政主要领导向县纪委全会进行了述廉。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方面,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为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统一刻制了专用章和机构牌,印发了16.4万份宣传单,举办了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业务培训会。目前,24个镇(管区)、334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56个,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40余件(次),对310件重要事项进行了全程监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方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对报告制度不落实、报告内容不完备、报告主体缺失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方面,制定了《富平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实施办法》,对5批51名拟提拔干部进行了廉政法规考试。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方面,制定了《富平县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实施办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30余起。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方面,制定出台了《富平县建立办案协作区制度的办法》,将全县24个镇(管区)划分为5个办案协作区,举行了5个办案协作区的成立仪式,组织查办案件5起,党政纪处分8人,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乡镇“廉政灶”工作的通知》,24个镇(管区)“廉政灶”已全部建立,投入资金60.68万元,接待人数1639人次,节约资金10.7万余元。


    ----主题教育,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县纪委以主题带活动,以活动抓开展,以开展求实效,以实效促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连续5年绽放“五朵金花”。2006年,以“抓作风,树形象”为主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大整顿活动,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干部形象,树强对外形象;2007年,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题,对干部提出“三强(强形象、强素质、强身体)”要求,对工作提出“三不(不惹事、不乱事、不怕事)”标准,推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深化;2008年,以“三讲”为主题,扎实开展“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活动,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亮剑”腐败、清正廉洁、精诚团结、无私奉献;2009年,以“弘扬团队精神,争创一流业绩”为主题,深入开展“五个一”(每周组织一次政治业务学习、每月开展一次工作评比、每季度交流一篇调研文章、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每年各室有一项工作创新或制度创新)活动,组织干部开展阳光品格体能拓展训练,培养纪检监察干部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合作共事、争先创优的意识和能力;2010年,以“三抓促三提升”(抓作风,促对外形象提升;抓创新,促工作效果提升;抓学习,促业务水平提升)为主题,倾力打造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善创新的干部队伍。


    风清气正促和谐,反腐倡廉带繁荣。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县纪委将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实现富民强县目标而不懈奋斗……

 

文章来源:富平县纪委


上一条: 大荔县移民局“五个着力”服务群众
下一条: 华阴:“三监督”确保工程建设领域廉洁高效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