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富平县纪委、监察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三项抓手”,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建设,为推进富民强县、实现绿色跨越、建设美丽富平保驾护航。
——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富平县纪委、监察局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情况纳入各镇(管区)、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畴,并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相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是广泛征求民意。通过专题调研、开展谈心活动和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干部职工对干部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到意见建议23条,为制订加强作风建设意见、开展路线教育活动搜集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制订出台意见。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意见》,对党员领导干部调研、公务接待、新闻报道、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要求,使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据可依。三是厉行勤俭节约。要求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检查轻车简从,不搞迎来送往,不增加基层负担。调研、检查原则不在基层用餐,确因工作需要的,一律在机关“廉政灶”或职工食堂就餐。四是改进文风会风。要求各镇(管区)、各部门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严格控制各类会议活动,坚持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五是加强明察暗访。重点围绕上班到岗情况、公务用车管理、执行“禁酒令”、推行“廉政灶”等内容,先后组织开展作风纪律明查暗访13次,检查单位127家,推进了干部作风的持续好转和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
——以提升“软环境”水平为抓手,深入推进投资发展环境建设。富平县坚持把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制订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治理投资环境工作的意见》、《全县治理投资环境工作目标任务一览表》、《关于调整挂牌保护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治理重点,落实了治理责任和纠风责任。二是推进制度建设,提升工作水平。重点推行了治理投资环境10项制度,即:投资环境评价考核制度、纠风工作责任区制度、到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检查审批制度、挂牌保护制度、行风评议制度、投诉受理制度、快速反应制度、公开曝光制度、黄牌警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治理投资环境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三是强化工作举措,注重工作实效。先后召开专题会议4次,听取汇报3次。深入庄里工业园区、东部产业园、陕富水泥公司等15个重点工业项目工地,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订了《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时限要求一览表》,并通报了个别部门单位在前段时间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受理影响投资环境的举报5起,协调查结5起;查处“三乱”行为1起,处理责任人1人,警示训诫3人次,责成有关部门辞退临时人员1人。
——以开展“工作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机关工作效能建设。通过开展“工作效能提升年”活动,促使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提升效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跨越发展。一是制订实施意见。起草了《富平县关于开展“工作效能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使“工作效能提升年”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依。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在前期实践和摸索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富平县行政效能监察实施细则》、《富平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试行办法》、《富平县行政效能投诉工作暂行办法》,为进一步提升效能监察工作水平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工作成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工作作风及效能问题专项举报活动,利用电视台、网络媒体发布公告,公布了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举报接待室,受理投诉13起,自办8起,转办5起,结案13起。同时,按照安排,由县效能办牵头,组织部、电视台等部门配合,对各单位工作效能建设情况进行了15次明察暗访,查处违纪问题3起,查处脱岗问题2起,下发检查通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