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扬正气,清风扑面来。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聚焦中心任务 切实转变职能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集中精力,抓执纪监督主业,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积极清理牵头议事协调机构,把一些不该管的工作交给主要责任部门。市纪委加强内设机构的整合优化,党风室和纠风室合并,成立党风政风监督室;撤销执法室,成立执法效能监督室;增设第三、第四纪检监察室;网络信息中心由正科级建制升格为副县级建制。全面推行纪检监察工作考核,重点考核县区纪委和市直部门纪检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查办案件、廉政警示教育、模范机关创建5项内容。考核结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挂钩,在考核纪检监察工作的同时,也考核了党委(党组)责任制工作,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落实八项规定 坚决纠正“四风”
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关于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规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上率下行作用,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市纪委3名常委带队,坚持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从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对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督查发现的44个问题,责成7个县区和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105起,党政纪处分67人,市纪委先后两次对15起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与2012年相比,全市会议数量下降75%,文件数量下降12%,公务接待费用下降53%,公车运行费用下降13%,因公出国境费用下降84%。全市开展了以“六加强、六创建”为主要内容的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挂牌命名市级模范机关86个。
攥紧拳头打出去 严肃惩治腐败
坚持把惩治腐败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办案力度,案件数量稳中有增,质量明显提高,震慑力不断增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1521件(次),同比增长5.77%;初核1217件,同比增长8.7%;立案1098件,同比增长14.5%;结案1093件,同比增长9.9%;党政纪处分1276人,同比增长9.91%,其中县处级干部17人,科级干部145人;开除党籍83人,留党察看59人,组织处理19人,移送司法机关22人。通过配合省纪委严肃查处市能源集团原董事长王荣泽腐败案件,较好地发挥了警示震慑的综合功效。市纪委出台《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快速处置暂行办法》,编发《网络舆情监督快讯》24期,对网曝子洲县何家集镇农综办工作人员加建平长期外出由妻子代替上班等10个问题及时作出严肃处理。
推进制度建设创新 构建反腐倡廉“制度群”
继续巩固完善反腐倡廉14项制度,有效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积极作用。2013年,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重大事项监督10257项,协助解决村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9863件。2272名党员领导干部向纪委述廉,其中8名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向市纪委全会述廉,96名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向县纪委全会述廉。239名拟任县级干部和2186名拟任科级干部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13人因考试不合格被暂缓任用并进行了补考。乡镇(办事处)“廉政灶”实现全覆盖,有条件的市县部门建起机关接待灶,县、乡公务接待费下降60%以上。全市建立便民服务机构3524个,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覆盖率达60%,有条件的市、县部门建立便民服务窗口。初步建立了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查处案件协作配合机制和廉政巡查制度。
强化监督和教育 集中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对民生政策、惠农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查处贪污挪用国家补助款和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问题20件。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屋出租出借、投资担保抵押、单位自行处置等情况进行了登记自查,82个单位上报了自查情况。制播《点击榆林—政风行风大家谈》8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个。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以“五个一”为载体,全市各级各部门举办反腐倡廉形势专题报告会和廉政党课100多场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20多场次。市纪委举办了“榆林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1560个单位的76510名党员干部观看展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集中排查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问题,征集到意见建议3761条,查找和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1364个,处分党员干部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