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集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是一堂特殊的廉政教育课,对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具有深刻的警示教育意义,要将这部剧在全市推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凯盈在看完《母爱》后第一时间做出指示。
“不仅仅是从文艺方面取得成功,更是在廉政教育方面,在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取得了成功。”市文广局副局长杨颜说。
“《母爱》不仅是一部成功的警示剧,更是一部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感受到大爱的正剧。”榆林市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宏飞说。
近日,由榆林市纪委、市监察局、市文广局联合举办的大型廉政警示教育现代晋剧全市巡演落下了帷幕。半个月时间,十四场演出,两万余名观众,《母爱》所到之处均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一部现代晋剧缘何印发如此的轰动效应,记者带你走进廉政警示教育现代晋剧《母爱》。
巡演现场:发人深省的剧情牵动人心
老娘的七十寿宴引出一个农民家庭两代人令人唏嘘的奋斗史。郑耀忠,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成长为领导干部后,荣归故里为老娘祝寿,借机送礼办事者尾随而来,看着昂贵的礼品和一摞摞钞票,耀忠娘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担忧。冒着大雪耀忠娘深夜为儿送来自己攒了多年的积蓄,并对儿子进行教诲。无奈郑耀忠已经误入贪腐歧途。在儿子出事后,老娘因“多换一份赃款,就减儿一份罪”,竭尽全力筹措资金退还赃款。在狱中,耀忠娘一番劝导,终使儿子彻底悔悟戴罪立功。伟大的母爱最终将儿子从死亡线上拉回。
“这是一部散场了都让人无法释怀的好剧,母亲深深的呼唤、沉沉的爱都让人忍不住抹眼泪。”榆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波说。
《母爱》作为我市推出的首部反腐现代地方戏,十四场演出场场爆满。在榆阳区首演时,省委第四巡视组、市区两级党员领导干部1000余人现场观看;在清涧巡演时,露天演出引来近千余观众冒雨观看;在绥德,利用周末连演两场,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散……
《母爱》打动观众的不仅有温情大爱,更多的是对廉洁从政、清廉为官的反思。两个小时内一场廉政剧、一场人间悲喜剧,跌宕起伏的剧情,令人深思的台词,至真至纯的亲情,无不让现场的每一个观众为之动容,大家安静的观看、默默地拭泪。
幕后故事:紧贴时代特色寓警寓教
“《母爱》刚排演结束时,市纪委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了调研,大家一致认为这部剧紧贴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寓警寓教,是一个极好的宣扬正能量的出口。”市监察局副局长乔春玲说。
“剧中情节设计让人影响深刻,”市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胡瑞说:“主人公郑耀忠因受贿八九百万元被判处死刑的情节,有人觉得依法判处死刑没有问题但作为警示教育题材如此结果就只有震慑没有教育作用了,但随后剧情的发展平息了大家的争论,因耀忠娘积极退还赃款、郑耀忠在狱中交代一起重大贪腐案件有立功表现二审改判无期,这样的剧情安排成功之处在于遵纪守法的党员干部看了会更加廉洁自爱,想到父母家庭不敢犯错误也不想犯错误,已经违反了党纪国法的党员干部看了以后会感到任何时候都有悬崖勒马的可能,悬崖勒马后党纪国法也一定会给他从轻减轻处罚和改过的机会,真正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关于剧情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和文工团都多次协商探讨,母亲的唱词要力求朴实接近群众,郑耀忠的人物性格要体现一个农民儿子本质上的质朴,尽量让每一个观众看完都有一种亲近感。”府谷县纪委书记李胜元说。
剧中郑耀忠的扮演者王忠义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郑耀忠是个贫苦的乡村孩子,一步步凭着踏实努力走到自己权力的巅峰后没能抵住诱惑最终沦为阶下囚。他身上有着挣扎和矛盾的特点,既有对母亲、妻儿的愧疚,又有个人私欲的膨胀。如何将这个本质上并未完全腐化的人物饱满的展现出来关乎整部剧的基调,关乎能否触动观众内心那根弦。
“娘恨你忘恩负义大不孝,忘记了公家的栽培长歪了根苗。”耀忠娘是山区农村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是社会底层千万个平凡母亲中的一个,但她在舞台上的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给观众看得,完全是人物个性的自然流露,她的台词和唱段,平实、口语化、生活化,却让观众悟出很多有关国家民族,为官从政的深刻道理。演员刘俊娥(剧中母亲的扮演者)真实细致的表演,让这位母亲形象既真切可感又丰实可信。
“从拿到剧本正式开始排演到推上舞台,整整三个月时间,大家几乎都吃住在团里。小到形体走步,大到唱词情绪,每个人不论角色轻重都力求完美。那段时间全团人都被这个剧情感染,主演在刚开始排演时演到情深处甚至会哭到不能自已。”王忠义说。
《母爱》效应:培育廉政教育新常态
一个曾让家庭、亲人引以为傲的“励志明星”,却在金钱的诱惑下跌入贪腐深渊。巨大的震动和落差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心生感慨。
“《母爱》之所以能演到观众心里,让观众看过有回味的空间和反思的效果,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晋剧在榆林大部分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还因为该剧以春风化雨的态度,贴近生活的表演让最受社会关注的反腐廉政剧走入生活,走近每个人身边。”市纪委宣传部部长苏强说。
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母爱》迎合当下中国反腐拍蝇的新常态,积极回应民众期待,立足人情与法理,将家庭矛盾、人性纠结一一展示出来。该剧摆脱了以往反腐宣教靠说教、讲道理,而是通过更具冲击力的舞台效果,注重人物刻画,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冲突,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引导党员干部产生心灵的碰撞,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演到观众心里。这种将廉政元素融入中国传统戏曲中,更增强了廉政宣传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其次,《母爱》的走红并非偶然,是市纪委监察局构建“大宣教”格局的一次成功尝试。廉政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纪检部门的事,也不是单纯依靠空洞的宣传教育就能收到良好效果,而是要统筹各方力量、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全员参与热情。《母爱》在全市巡演过程中,与文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单位通力配合各司其职,终为这部剧的成功巡演打下扎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预防是根本、宣教是手段,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营造出全社会参与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还需要不断创新的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让廉政宣传教育融入到公众日常文娱活动中。我们希望能以《母爱》为契机,培育我市廉政教育新常态。”市纪委副书记冯艳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