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动态机制 规范三资管理
——靖边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纪实
打印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鄂尔多斯台地过渡地带,全县总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14个村,1852个小组,农业人口29万人,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413元。农村的和谐关乎全县社会大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县2000年开始就推行村财乡管工作,2003年起继村财乡管后续完善工作,着力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力度,2008年、2011年组织完成了两次全县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按照省市安排,2013年8月至9月对全县17个乡镇的21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1852个小组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开展了一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集体三资底子、建立起了集体三资台账、完善了三资管理制度、创新了三资管理模式,全面规范了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一、农村集体三资概况及管理现状

(一)农村集体三资概况。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县17个乡镇的214个村集体和1852个小组集体货币资金3767.96万元,短期投资3万元,长期投资27.53万元,农业资产1126.51万元,固定资产100684.69万元,其他资产227.91万元,债权总额532.07万元,流动负债4754.56万元,长期负债3319.65万元,所有者权益98295.46万元。农村集体资源总面积70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9.8万亩,林地面积379.9万亩,草地面积60.3万亩,四荒地面积94.7万亩,建设用地16万亩,水面等其他资源5.3万亩。

全县集体三资存量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不同区域资产实力不同,南部山区乡镇农田基础投入少,以管理公益性资产为主,集体资产实力较为薄弱,中北部乡镇农田基础投入多,以生产公益性资产为主,集体资产实力较为雄厚。县城所在地张畔镇共16个村101个小组,资产总计47960.53万元,占全县集体资产总额的45%;二是不同区域资源性资产差异较大,中北部乡镇耕地比重较大,南部乡镇林地、荒地比重较大。中部的王渠则镇集体资源总量24.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5万亩,占资源总量的34.3%,林地面积8万亩,占资源总量的32.3%,南部的青阳岔镇集体资源总量42.9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占资源总量的14.7%,林地面积24.8万亩,占资源总量的57.8%;三是资源面积大、人均占有量较多。全县集体土地总面积706万亩,人均土地面积24亩,人均耕地面积5亩,全县7万农户,户均住宅公益面积2.2亩。

(二)集体三资管理现状。清产核资以来,为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全县确定1个试点乡镇整体推动,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集体资产管理范围,指导建立起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资源性资产台账,完善了管理制度,实现了集体三资动态管理。通过试点逐步建立起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服务体系健全。为加强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领导,全县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纪检委、农业局、财政局、政研室、发改委、民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乡镇一把手负总责、乡镇农经机构及农村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所)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乡镇设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明确了乡镇农村会计核算中心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单位。目前全县17个乡镇均设立了农村会计核算中心,配置了电脑及财务软件,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2.管理制度完善。一是规范了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岗位责任、财务公开等资金管理制度;二是健全了资产台账、资产评估、资产承包租赁出让、资产经营等资产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资源登记、公开协商和招投标、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等资源管理制度;四是推行动态管理制度。对三资半年清查一次,重点清查核实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及时登记资产变动及发包、租赁经营情况等。

3.管理方式创新。一是强化了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履行民主程序,定期公布运营情况,接受全体成员监督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二是在坚持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原则的基础上,规范了村财乡管工作流程,完善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机制;三是探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效果

通过清产核资及三资动态管理,摸清了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底数,明晰了集体资产所有权,有效保护了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通过清查核实,形成了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总表,全面摸清了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清查结果显示,全县17个乡镇的214村集体经济组织和1852个小组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计106369.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0684.69万元,占资产总额的94.7%,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的58%,公益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的27%,管理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的15%,负债总额8074.21万元,资产负债率7.6%。

二是通过界定确认所有权,理顺了产权关系,将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清产核资前集体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账面固定资产总额20285.7万元、资源总面积624.43万亩,通过清查账面固定资产增加80398.99万元、台账资源总面积增加81.57万亩。

三是通过调整账务,达到了账款、账实、账账相符。清产核资前,全县各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科目不健全,导致资产底数不清、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本次清产核资,对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全部纳入帐内管理,为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通过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和动态管理制度,及时反映“三资”开发利用和处置状况。清产核资工作前,全县各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对资产和资源疏于管理,清产核资工作中,要求以资产登记表为模板建立了集体三资台账,并出台了每半年组织资产清产、评估等集体资产动态管理制度,为顺利实施集体三资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

五是通过建立健全了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清产核资清查汇总阶段结束,制定了《靖边县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靖边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制度(试行)》,明确了县乡业务管理与指导服务监督职责,健全了三资动态管理制度,为集体资产动态管理夯实了基础。

六是通过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及三资定期公开制度的建立,强化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做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行三资动态管理工作前,全县每年因农村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上访案件50余起,推行动态管理后,实行集体三资半年清查一次、公开一次,2013年全县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造成的群众上访30余起,较2012年同期上访量降低40%。

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通过清产核资及三资动态管理试点发现,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村干部、村民对“村财乡管”的认识不足;二是资产、资源管理还不到位。部分村组三资管理中对资金的管理运行比较好,对资产、资源的管理不规范;三是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村组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存在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清、权利义务不明等现象;四是基层业务人员不能胜任管理工作,乡镇农村会计核算中心基础条件落后,不具备三资网络化管理条件。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将认真落实集体三资管理的相关政策,结合全县集体三资管理实际,从资产登记、资产清查、公开公示和资产经营管理等三资管理重要环节抓起,全面推行动态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每年组织对县、乡、村业务人员进行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适应工作需求;二是推行网络化管理。计划利用1-2年的时间在全县各乡镇配置三资软件、LED显示器、触摸屏等网络设备,构建县、乡镇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实现集体三资网络化管理、网上公开;三是狠抓督导检查。每年结合常规审计、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每年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三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上一条:榆阳区纪委组织全区干部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览
下一条:靖边县纪检监察工作抓好“五头”确保“五个到位”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