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谈到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八项规定时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我们要以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以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全面促进干部作风建设,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增添强劲动力。今年以来,我县主要从五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强化学习调研,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理论机制。重点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采取理论研讨会、民主生活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组织各级干部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围绕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工业强县等重大课题,开展“访贫思廉、扶贫思勤”、“千户百村十日行”、“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工业发展实施方案》、《城镇发展实施方案》、《果畜产业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明确了战略目标,极大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民主集中,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制约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等原则,完善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健全社情民意反映、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促进民主科学决策。特别是在干部任免、重大事项安排和重要工作部署等方面,单位主要领导会前都将议题告知班子成员,充分征求意见建设。在研讨问题时,“一把手”不事先引导、定调,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酝酿基础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强化制度改革,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创新机制。坚持在创新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促使各项工作亮点凸显。结合治庸提能,建立作风建设约谈制度;结合治懒增效,建立电视问政制度;结合治散聚力,健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结合治奢尚俭,制定严禁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暂行规定;结合治乱促廉,建立暗访督查、跟踪问责制度;结合治虚务实,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巡查监督制度。在具体工作中,针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现状,通过实施“三级连动网便民,一辆直通车亲民,十分钟服务圈惠民”新举措,探索出“上下联动、职能延伸、高效便捷”的便民服务新路子,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目标,让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心越贴越近。目前,全县建立县政务服务中心1个,镇便民服务中心13个,村级便民服务站39个,配备工作人员189人,办理服务事项5389件。针对重点建设项目工期长、涉及环节多、监督难度大等实际,制订具体办法,对“管人、管钱、管物、管工程”等重点领域的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督,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截至6月底,完成拦标价审核及部分工程竣工结算审计105项,核减工程预结算价款2173.4万元。
强化效能监察,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保障机制。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对各部门办事时限提出明确要求,常规性事项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行政审批项目一般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重大行政审批项目一般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针对一些单位存在的公款吃喝、胡支乱花、铺张浪费等问题,制定《关于重申加强公务接待管理的有关规定》,在镇区机关设立廉政灶,来客一律在机关就餐。各级各部门实行招待费公示制,对各单位的招待费支出按季统计汇总,送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审阅,严控招待费支出,严格会议审批程序,全面压缩合并会议。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群众评价机制,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施包抓年度目标责任落实,包抓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大信访案件等制度。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由县级领导带头,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全县下乡送服务党员干部2万人次,帮助制定新农村规划348个,提供致富信息和项目680多个。30多名县级领导接访350次、到镇区下访132次,接访群众2000多人次,排查出涉及征地补偿、企业改制、林权纠纷、村务公开、社会保障等问题298件,已妥善解决2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