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社区承载的社会管理事务增多,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任务繁重的现状,秦都区及时调整思路,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创新出台了《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深化监督、注重服务、强化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一、强化监督,促进社区事务透明规范
一是突出监督重点。我们把低保审核、特困户确定、劳动保障、征兵入伍、财务收支、救济救灾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作为监督重点,从事前决策、事中实施到事后评议,实施全程监督。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低保政策落实,我们实行三榜公布、入户调查、动态管理、季度重审的办法,确保应保尽保。先后对4500名低保户进行了三次集中审查,取消申请资格12户,调整补助标准34户,确保了低保工作公开、公正、透明。
二是创新监督方法。为方便群众监督,我们开通了社区微博和qq群,积极推行网上监督,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监督社区事务。创立“社区论坛”,定期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对事关社区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工作进行评议、监督,先后举办专题“论坛”45次,监督事项60多件。深化述职述廉制度,每年年底组织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班子成员向辖区居民代表、全体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工作,接受评议监督,先后对5名满意度较差的社区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在全区56个社区成立了居民监督委员会,对社区事务有知情权、调查权、否决权、纠正权、提议权等七项权利,通过完善议事规则、严格监督流程、列席两委会议、实施责任追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全程监督。目前,共监督低保审批、水网改造、小额贷款等事项125件、提出合理化建议34条、纠正问题7个,提供案源线索1条。全面推行“社财街管”制度,将社区财务纳入办事处财政统一管理,设立社区资金专户,实行社区主任、支部书记、监委会主任和办事处主管领导“四笔会签”,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监管,先后纠正不合理开支3万多元。建立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社区的“双向联系”和“双重管理”机制,实行干部考察、评优评先和任前公示进社区,通过社区和群众的评判,对在职党员干部共同进行监督管理。共对345名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并将3名基本合格的党员向所在单位进行了通报。
二、深化教育,促进社区风清气正
一是构建廉政文化教育阵地。采取区上拨一点、镇办拿一点、单位出一点的“三个一”办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帮助社区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橱窗、组建廉政文艺宣传队、开辟廉政书屋,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廉政教育阵地。建设路社区在居民小区制作了近百米长的廉政漫画长廊,水厂路社区在小区醒目位置设置廉政公益广告12处,全区共办廉政专栏板报453期、制作廉政广告牌234块、开设廉政网站61个,做到了廉政教育全覆盖。
二是丰富廉政文化教育内容。注重把廉政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法纪教育相结合,与创建文明社区、人文社区和平安社区相结合,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印发倡议书5000余份,引导家属争当“廉内助”,共筑家庭廉政墙;开展邻里节互助、共建和谐家园活动,通过诵经典、读廉书、讲廉政故事、唱红歌、演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倡导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开展“见贤思齐、感恩秦都”活动,教育社区干部群众以先进为榜样,常怀感恩之心,无私奉献社会,营造了尊廉崇廉、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廉政文化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社区文艺队、合唱团、摄影书画组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了“清风进社区,和谐建家园”、“倡导廉洁风尚,构建和谐家庭”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群众喜爱、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教育。创新“四个一”教育形式,即每月由办事处包抓领导为社区党员干部讲一堂勤政廉政课,每季度至少为社区干部、居民群众播放一次警示教育片或革命题材影片,每个社区创办一份廉政小报,每年向社区赠阅《中国纪检监察报》、《党风与廉政》等报刊,使廉政文化教育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区共举办社区廉政纳凉晚会67场次、廉政书画展23场次、廉政演讲赛50场次,播放反腐倡廉专题片120场次,深受社区广大干部群众欢迎。
三、注重服务,促进社区幸福和谐
一是强化社区服务理念。在社区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制度,设立规范化便民服务室,凡是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扶贫救济等事项都可以在社区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居民办事。截至目前,社区服务室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930次,办理各类事项530件。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区域均等、界定清晰、方便管理、任务相当、责任明确的原则,将社区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固定2名专职工作人员和3名信息员,负责受理责任网格区域内计生、低保、社保、困难救助、隐患排查等各项业务。建立了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变过去被动应对问题为现在主动解决问题,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角角落落。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72件,上门服务340人次,解决居民反映的困难问题84件。
二是落实社区服务措施。建立“爱民信息库”,将社区群众服务的事项梳理归纳为27类235项,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发送便民服务联系卡10余万份,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实行领导挂牌接访服务,快速处理投诉纠纷,先后受理举报投诉34件,调解纠纷76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社区基层。建立共产党员先锋驿站,组织社区600多名党员组成12支应急服务队、37支邻里关系协调队和20支政策宣传队,共提供服务690人次,调解纠纷42件,做到了在服务群众中亮身份、树形象。
三是深化便民服务效果。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开设了老年聊吧,让老年人通过网络视频互动,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开展“一元关爱”行动,让老年人只花一元钱就可以在辖区指定的店铺享受理发、洗浴、就餐等服务,使老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开展“重阳节为老人浴足”活动,树立和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开展“中秋节我做一天儿女”等活动,陪老人过中秋,使他们感受“家”的温暖。为方便居民生活,成立社区家政服务站56家,提供家电维修、家教等10余类服务,有效解决了居民生活中一些小烦恼。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整合辖区资源,组织非公企业和政协委员开展1+1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帮扶,共举办用工招聘会30多场次,开展技能培训32期,培训下岗职工350多名,组织劳务输出420人,实现再就业270人,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