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有效预防腐败工作水平。
一、强化责任落实,夯实预防腐败工作基础
责任明确是做好预防腐败工作的前提。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将预防腐败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构筑“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纪委、检察、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为成员的预防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将预防腐败工作纳入全县总体工作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夯实责任。坚持把预防腐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调“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全县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带队,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切实履行了第一责任人职责。三是强化考核。积极探索落实预防腐败工作日常监督有效方式,采取专题汇报、重点督办、跟踪整改等形式加强监督检查,动态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把各部门支持、配合、落实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纳入考核范围,分级别判定预防腐败工作效果。
二、强化廉政教育,筑牢预防腐败思想防线
廉政教育是预防腐败最基础性的工作。一是日常教育常抓不懈。依托“扶风大讲坛”,邀请省市纪委领导为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作党风廉政专题报告6场次;利用县委党校阵地,开展廉政教育培训班15场次;严格落实“五个一”的要求,县、镇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讲廉政党课110多场次。举办《廉政准则》及《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试行)》培训班11场,受教育农村干部1223人次。利用县纪检监察网、电视台等媒体,开设反腐倡廉宣传专栏,精选反腐倡廉漫画、诗歌,印制发放《廉政挂历》2400多份。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进社区“六进”活动,新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14个,廉政文化一条街30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二是警示教育防微杜渐。在正面教育基础上,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带队,组织全县各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90多人前往宝鸡监狱实地参观,接受警示教育,让在押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使与会人员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教育。召开家庭助廉座谈会,组织12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家属观看廉政电教片,印发《家庭助廉倡议书》360余份。注重从干部身边的典型案例中挖掘教育素材,通过召开警示教育现场会等形式,引导干部从一点一滴做起,身体力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始终保持思想纯洁、清正廉洁。三是主题教育贯穿始终。组织开展“谋发展、求富裕、促和谐、树新风”主题教育启动年、推进年等活动,以“千名干部大调研”、“千名干部大讨论”、“千名干部大培训”等十项活动为载体,大兴“勤学善思、爱岗敬业、为民务实”等十种良好风气。30多名县级领导带头带队,169个包抓单位、1028名驻村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促发展,为群众办实事1380件,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涌现出黄平、马彩凤等一批在中省市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三、强化制度创新,抓住预防腐败关键环节
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是预防腐败的关键。一是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按照中央要求,2011年初,我县被省委确定为全省唯一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我们扎实开展工作,厘清县委职权160项,编制流程76项,健全完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重大突发性事件、大额度资金使用”制度。排查权力集中岗位、热点行业廉政风险点,提出防控措施。实行财务双审双签、“三不直接分管”、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全面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向基层延伸,建立党务、政务、村务、司法、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五位一体”公开机制。试点工作经验分别在中纪委成都会议、全省、全市党务工作推进会上介绍经验,《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二是深化便民服务制度。加强县镇村三级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制度4类24项,建立电子监控系统,公开通报批评“作风散漫、敷衍应付、服务不优”的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制定《便民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全市推进便民服务制度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100余名代表观摩我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情况。三是创新监督机制。建立党风政风行风民意调查制度,通过网上测评专栏收集社情民意;“两会”期间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进行问卷测评;委托第三方开展电话测评;将测评结果与目标考核、干部任用挂钩,连续2年评议结果名列同序列后10%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停职处理。推行“三扩大三公开三延伸”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机制。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推荐提名参与面、选人用人视野,公开拟任职务、选人过程和干部信息,延伸考察内容、公示范围、评议形式。县委常委会票决干部47名,公推竞选科级干部10名。
四、强化监督检查,深化预防腐败工作效果
监督检查是预防腐败最有力的手段。一是开展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向全县确定的7个重大项目派驻监督检查组,加强对招投标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查纠违规问题10个。深入开展公务用车、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等专项整治活动,将各单位367辆车牌号在县纪检监察网、政府门户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问责问效。制定《县委效能监察处理十条规定》、《重申和规范会议、文件和公务活动十条规定》,县级领导带头改进作风,开短会、讲短话,基层调研轻车简从,廉政灶就餐,节日期间公车封存入库。成立效能督查领导小组,对工作时间上网聊天、迟到早退等问题督查问责,38名工作人员被通报批评。制定《扶风县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对群众反映强烈,慢作为、乱作为的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停职调离等处理,庸懒散奢空玩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三是注重办案成果运用。坚持把查办案件与加强警示教育、推进建章立制、强化监督制约以及刹风整纪相结合,充分发挥办案治本功能,促进惩治成果更好地向预防成果转化。从查处案例中剖析根源,认真分析研究规律性问题,将个案预防向面上延伸,及时提出监察建议,协助发案单位完善相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预防同类案件发生,对4例典型案件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切实取得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