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密切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近期,结合我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按照县委《关于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安排意见》要求,我深入到所包抓的联系点—北赵川镇梨园村,通过听取汇报、与“两委会”班子成员分别座谈、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以期尽可能全面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情况。
一、梨园村基本情况及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梨园村位于北赵川镇东18公里处,所辖7个村民小组,284户1014人,贫困户105户354人(其中扶贫户73户263人,扶贫低保户14户56人,纯低保户10户26人,五保户8户9人)。有村组干部12人(其中村支部、村委会成员各5人),党员36名,耕地面积669亩。该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村组公路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主导产业不明晰,大多数群众住房为土木结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经过详细的座谈、走访和了解,并结合调阅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资料后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农村党员队伍发展状况堪忧。党员人数偏少,素质整体偏低,整个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性别结构失衡,女性党员数量严重偏小。北赵川镇梨园村共有党员36人,仅占全村人口比重的3%;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仅有村支书1人,其余均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现有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35岁以下的仅有村支书,其他均为40岁以上,并且全村无女性党员。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党组织内增加新鲜血液偏少,在查阅全镇其他各村党建资料后发现这些问题在全镇范围内普遍存在,有超过一半的村三年来没有发展新党员,个别村近五年没有发展新党员,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的的一大隐患。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两委会成员之间相互拆台、争权夺利、互推责任,难以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不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对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流于形式。在调研中发现北赵川镇梨园村两委会班子配备齐全,但是整体的工作效率却不尽如人意,村支书是2011年换届时群众公选出来的1名本地归来大学生,由于年轻,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加之两委会班子中大部分成员都是上届班子的“老干部”,年长且资格较老,成员之间或多或少有矛盾,在平时安排工作和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时难度较大,使班子整体合力难以发挥。
(三)群众对农村党员特别是村干部的满意率低。通过与群众座谈我们发现,群众对农村基层党员的满意率很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农村党员自身素质偏低,部分村级干部年龄偏大,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自身致富能力有限,带动群众致富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当前绝大部分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无钱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难题,加之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损公肥私、横行霸道,群众敢怒不敢言,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党在农村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利己思想严重,对群众态度生硬,处理事务缺乏公正、公平,从而逐步造成群众对党员干部满意度偏低的现状。加之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有的农村干部在土地承包、出租和工程发包、资源资产等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有的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2013年县纪委共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40余件,其中包括冒领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案件、加重农民负担案件、挪用移民搬迁补助资金、集体资金、贪污征地补助资金等案件,给予35人党政纪处分,8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这充分说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小官大贪、苍蝇乱飞”的情况。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必须立足新的实践,针对广大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其他一系列变化,紧密结合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新变化,创新办法、创新机制,力抓经济、班子、制度等多个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抓好发展党员进出口工作,严格执行党员发展和退出的相关制度。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落实“四项制度”,切实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重点抓好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依托远程教育、以会代培等方式抓好培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切实转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加强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基层班子。俗话说:“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要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支部书记。大量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这就要求与时俱进,更新用人观念,改进选人办法,拓宽用人渠道,注重从优秀村干部、本地能人、大学生村官、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中选配村支书,选好“领头羊”。同时,要理顺两委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保障村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镇党委政府要做好村两委会人员的协调配置工作,巧妙解决新“新老村干部”的工作配合问题,形成顺畅的工作体系。
(三)把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增强农村党员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以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教育,将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切实增强农民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正规化,坚持长期学习,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农村党员思想,激励斗志,激发创新意识,用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来丰富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思路,用党章约束言行,增强党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础上,注意发挥党校、农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民夜校等的作用,要重点发挥农业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联手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并主动联络相关科技人员对农村党员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并结合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努力营造“学技术、快致富”的氛围,带动农民群众加强理论和文化学习,把精力放在健康、向上的学习活动当中,杜绝麻将等低俗的生活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推进“一村一品”,针对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大力推广“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 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任期、离任、换届或免职时,要对其任期内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避免或减少集体经济损失。强化党风监督,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任前廉政考试、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提升其履职水平。选强配齐各村监委会班子,加大监委会主任培训力度,提高其工资待遇及政治地位,使村监委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平起平坐”,成为推动农村村民自治的三驾马车,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财务活动的监督。在农村广泛推行“三资”委托代理,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村帐镇管”制度改革得以深化,从而有效杜绝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资金多头开户、私存私借、贪占挪用现象,从源头上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防止村干部违规违法操作。同时,要考虑提高村干部待遇,探索实行在职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离职贫困村干部帮扶制度、伤病干部医疗救助制度等,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其能安心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