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这既是对执政党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宁强县纪委监察局从实际出发,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新服务群众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措施,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大提升了纪检监察机关执纪为民能力。
一、不断拓展信访举报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站在服务大局、保障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去对待和处理纪检信访问题。畅通信访渠道,解决好群众信访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宁强县纪委结合灾后重建救灾款物监管,积极创新信访举报方式,方便群众信访举报,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在实践中,制定推行了对举报人适当补贴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通讯费、邮资费的制度;为方便群众举报,推行了领导干部约访接访、“流动接访车”上门接访、干部下乡接访等制度;立足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开设了固定举报箱、网络举报和免费电话举报系统,在县、乡、村和主要集镇村庄设置固定举报箱,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举报网络和快捷有效的信访处理工作机制。2009年,按照省纪委要求,在全县26个乡镇、30个部门纪检组建立了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为更好地发挥点名接访作用、提高解决问题实效,我们根据宁强实际,对点名接访制度进行了拓展,将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列为挂牌接访人,收到很好的效果。多项便民信访举报措施,畅通了群众信访举报,及时处理纠正了一批在救灾重建、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二、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健全村级民主监督制度
按照省纪委安排部署,宁强在全县269个村全面推行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后,我们不断强化宣传培训,加强业务指导,积极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规范监督行为,提高监督效力,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该项制度在代表群众监督、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一是村务更加公开透明,在村监委会的督促下,村两委会及时公开村级财务事务,透明度增强了,群众的误会和怀疑少了。二是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从体制上有效解决了村级民主监督的困惑,村干部“一言堂”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民主议事氛围更加浓厚。青木川镇篙地坝村是老牌“难点村”,信访问题多,群众意见大,其原因是村支书一人说了算,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敦促下,村务公开了,群众对村上情况清楚了,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了转变,群众不再上访,过去紧张的干群关系变得和谐了。三是村级决策更加民主,村级重大事项、村集体资财处理、重大项目安排等接受村监委会监督,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反映村组干部问题的信访量逐渐下降,村组干部违规违纪问题明显减少,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
三、建立救灾款物“六个一”监管机制,形成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维护群众利益,必须加强源头预防,加快制度机制创新与完善。在全面总结汲取近年来救灾款物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县纪委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建立救灾重建资金物资“六个一”监管机制,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救灾款物监管领导机构、一个管总的监督办法、一个动态的检查机制、一个畅通的问题反映渠道、一项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个从快从严的问题查处机制。该项监管机制从领导机制、管理制度、监督实施、责任追究等方面对救灾款物提出一套较为系统全面的监管措施,对救灾款物从接收、发放、使用的各个环节,对各级领导、管理部门、监督机构在救灾款物监管中所承担的监管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从实施效果看,“六个一”监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保障救灾款物的廉洁高效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肯定。
在维护群众利益的制度机制创新方面,我们按照省纪委要求,扎实推进“十项制度”建设。县纪委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了公开处理信访、基层干部述廉和廉政承诺制度,建立专项执法监督、专项检查、行风专项治理整顿等多项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有力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四、实施“三大工程”,深化干部作风建设
按照市委和县委的安排部署,去年以来,县纪委在全县干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推行挂牌上岗、去向公示、“十个禁止”等便于群众监督干部的制度措施,开展三期“百名干部进百村访万户”活动,组建了“便民服务、创先争优”便民服务先锋队,促使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让干部在实践中转变作风,在服务中增进群众感情,在工作中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
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今年,县委作出进一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围绕“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作风、强一流效能、创一流业绩”目标,县纪委把干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实施了“权力阳光工程”、“勤廉村官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着力从三个层面上解决当前干部队伍及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各级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服务效能为中心的“权力阳光工程”,着力推进各级各部门阳光用权,促进各级各部门党务、政务、事务以及办事程序、标准、结果公开,晾晒权力,做到事务事项公开,工作程序规范,提高了办事效率,推进了廉洁高效服务。
以建设勤政廉洁的村干部队伍、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目标,启动实施“勤廉村官工程”,着力从教育、制度、监督、惩戒等方面构建村官保廉促勤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用权行为,健全村级监督管理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手段,促进村干部依法、依规、有序、民主管理村级各项事务,针对监管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的村级集体收入,制定出台了村集体收入登记、管理、使用制度,将村级集体收入一并纳入“村财村用乡(镇)监管”范围,确保村级集体收入使用程序规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以增强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在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实施的“素质提升工程”,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加强学习培训,强化能力训练、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实践创新,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认识和业务技能,树立清廉务实作风,全面提升反腐败组织协调能力、监督检查能力和有效预防腐败能力,为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宁强县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