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乡县高川镇红庙村收取24户移民搬迁户“管理费”19200元,被查处并公开曝光。此事连同其他4起扶贫案例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热点。“群众利益无小事,惩治腐败无盲区”。今年以来,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护航精准脱贫。
从严问责不姑息
精准脱贫伊始,西乡县出台《西乡县脱贫攻坚工作督查问责办法》、《西乡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追究办法》等文件指出,对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或欺上瞒下搞“数字脱贫”的,以及违反干部驻村“六严禁”工作纪律的,严肃追责。
“对有关责任人必须严肃问责,以儆效尤!”4月14日,县委书记演晓刚在对国家审计署审计西乡县精准扶贫有关问题的调查报告上作出批示。4月16日,县纪委通报了对国家审计署审计反馈问题的问责处理情况。“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要把严查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应尽之责,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问责,全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县纪委召开全县脱贫攻坚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会议,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5月18日,在汉中市纪委通报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典型案例中,该县沙河镇、高川镇、骆家坝镇、茶镇、峡口镇等镇违规向130户非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问题,8名党员干部受到了党政纪立案问责处理。
“靶向式”监督不缺位
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把每一分钱都用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西乡县坚持精准扶贫和执纪监督无缝对接,以明查暗访、联组巡查、廉政谈话为抓手,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等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保障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
针对国家审计署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该县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层层夯实责任积极整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假时间,把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打赢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县纪委及时跟进,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抽调专人,成立4个暗访组,以随机暗访、入户走访、实地查访三重印证的办法,准确掌握各镇办、村社区就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推进,以及镇村干部作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情况,并对发现情况实行一天一汇总,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考核,先后召回“不合格”第一书记8人,党政纪处理存在作风方面问题的党员干部8人。各镇(街道)、县直部门纪(工)委、纪检组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以及镇(街道)包村干部、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和村(社区)会计等直接与群众办理相关事项和落实惠农补贴联系较紧密的人员,采取进村入户走访、线索排查、督导巡察等方式,对发现的一般性、苗头性问题,早打招呼、早纠正,督促整改落实,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查处。
有奖举报不含糊
“以前我们到县上去反映问题,来回得一天多时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经常见到县纪委的人上门了解情况,反映问题属实,还真有‘红包’奖励……”距县城一百多公里的大河镇河西村部分村民正围着村委会门口张贴的“西乡县脱贫攻坚领域违纪违规问题有奖举报办法”你言我一句地说道。该县积极探索问题线索查找途径,利用来信、来电、来访和网络、微信“五位一体”举报平台,将有奖举报方式印制在招贴画、便民服务卡上,张贴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务公开栏、集贸中心等人流密集地区,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晓度。委局机关安排专人负责记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开通了西乡县脱贫攻坚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巡回到边远村庄、院落广泛宣讲“九条红线”、“十条铁规”等精准扶贫政策,接受群众咨询1250人次,反映问题线索56条。
精准执纪不手软
该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通过整合县直派驻机构和镇(街道)纪(工)委力量,采取自办、提级督办、分片联办和交叉办等方式,从筛选案件线索到问题查处,实现了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让一批“钉子案”、“骨头案”得到解决。依托镇(街道)设立“廉政诊所”,建立4个办案协作区,对内容反映具体的问题线索,及时“号诊把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峡口镇麻柳村移搬迁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实行提级办案,由县纪委派人直查快办,移送司法处理3人,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截至6月底,该县摸排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线索109起,初核109件,转立案44件,党政纪处分62人,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典型案例5起,释放了“执纪必严、违纪必纠”的强烈信号,形成了强有力震慑,保障了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 (作者系西乡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编辑:弓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