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林:从苏联改革教训看中国改革的正确
打印

首先,守住了意识形态底线。苏联之所以最终在改革中解体,首先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赫鲁晓夫时期,用“全民党”思想取代“无产阶级政党”概念,这种对苏联共产党的再定位,偏离了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并开启了苏联共产党转向“权贵化”的大门。戈尔巴乔夫干脆将利益诉求主体从本民族扩大至全人类,提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并大肆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则守住了意识形态底线。其次,守住了政治制度底线。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问题,就是他对苏联政体的优势缺乏认知,将西方政治制度奉为圭臬。中国坚守政治制度底线,绕开了苏联以及当前埃及堕入的民主化陷阱,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定的政治制度保障。第三,守住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底线。戈尔巴乔夫提出取消公有制“垄断”地位,将公有企业私有化的方案,使财富在短期内集中到少数权贵手中,整个国家则经济恶化,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前提。中国守住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绕过了可能将中国置于万劫不复之地的私有化陷阱。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


上一条:林毅夫:有为的政府对于转型国家尤为重要
下一条:寒 竹:改革不是简单收缩公权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