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打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分子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腐败现象要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特别是他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更是全面、系统地对全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部署,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现实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决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一、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有效遏制腐败蔓延态势、提振和凝聚党心民心的需要

民心向背,决定政党和政权的生死存亡。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连唐代开国皇帝李世民也深谙此理,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讲:“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短短三十多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程。然而,由于体制和机制等诸多原因,反腐败斗争效果不理想,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怨声载道,惩治腐败成了人民的迫切愿望,腐败势头若不有效遏制已严重威胁到党和政府的安危。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形势做出清醒的估计和准确的判断,顺应民意,作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端正党风政风唤回民心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非常英明及时的。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总书记指出,2013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强化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约束、强化执纪监督、强化查办腐败案件等方面攥紧拳头打出去,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点。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进展。这极大地振奋了党心民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中央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易发多发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反腐败斗争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大要案件时有发生,群众揭发举报不断,腐败行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工程建设、土地管理、国有企业等领域案件发生率仍在上升;高校、医院等单位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领域案件呈多发态势;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商业贿赂、内幕交易等现象严重;监管薄弱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仍屡禁不止。经过一年来的惩治和打击,贪腐和歪风有所收敛,但一些人仍心存侥幸持观望态度,甚至认为反腐是一阵风,避过风头万事大吉。人民群众也担心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见好就收、绝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我们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把反腐败进行到底,腐败和歪风就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那就会彻底葬送改革开放的成果,葬送我们的党和政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表态,宣示了党中央惩治腐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使党和人民坚定了与腐败斗争的信心,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

二、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巩固社会主义政权、避免亡党亡国的需要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都存在。解决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可以说,能成功解决腐败问题的不多,而因腐败丧失政权、甚至亡党亡国的事例比比皆是。古代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元末由于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导致财政赤字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使庞大强盛的元帝国灰飞烟灭。满清入关以前,励精图治纪律严明,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王朝统治,到了晚清却腐败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以慈禧为首的清统治集团创下了我国腐败史上无以复加的纪录,腐败终于葬送了政权,把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百年劫难之中。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因制度腐败,导致贪腐横行,民不聊生,最后政权土崩瓦解,龟缩台湾一隅。前苏联因官僚腐败、脱离群众,与人民离心离德,最终国家解体、政党沦丧,70多年的社会主义政权毁于顷刻之间。前车不远,后车之鉴。反观我们党成立以来,一直以反对腐败、建立清正廉洁政府而著称。早在延安时期,边区政府清廉开明,军民一家官兵一致,政权生机勃勃,最终很快打败了蒋介石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反腐铁面无私,著名的刘青山、张子善案便是明证。改革开放以来,党注重经济建设,改革中的一些制度不够完善、漏洞多,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虽然反腐也在进行,但大有积重难返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年来强力惩治腐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应清醒地看到,党内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腐败行为更加复杂化、隐蔽化,监督机制和预防手段还不健全,揭露和查处难度加大。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权钱交易、行贿索贿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作风飘浮,奢侈浪费,享乐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尤其是高级干部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恶劣;有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还不完善、落实不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把惩治腐败放在突出位置。如果不能坚持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将丢失政权,直至亡党亡国。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殷鉴不远。

三、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巩固改革开放成果,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国策为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使我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丰硕成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历史经验证明,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保证政权的稳固。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导致的改革不配套,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特别是贪腐蔓延,党风政风败坏,党心民心涣散,已严重动摇我们的执政根基,若不能以雷霆万均之势严厉打击腐败,遏制贪腐蔓延之势,不仅下一步的改革成为空谈,连已取得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付之东流。设想如果政权都丢了,还有什么成果可言。因而坚定不移惩治腐败首先是巩固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头戏,提到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不仅成立了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而且习近平同志亲自任组长。这足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意志和决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要面对各种难题,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遇到各种形式的抵制干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监督、严厉惩处,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在体制机制上不留缝隙,避免出现制度真空,不给腐败分子提供寻租搞腐败的可乘之机,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因此必须以背水一战、壮士断腕的意志下决心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必须始终坚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对那些顽固抵制改革、钻改革空子谋取私利的腐败分子彻查严办,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彻底打消他们的嚣张气焰与侥幸心态,为深化改革鸣锣开道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深化改革的总方向始终沿着党中央部署的正确轨道进行下去,取得改革的最终胜利。

四、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预防腐败强化教育与制度建设赢得宝贵时间的需要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它们有机统一于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确保党不变色,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战略。理想宗旨教育和制度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毫无疑问是治本之策。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都是从根本上增强免疫力的举措,目的是让人们“不愿腐”“不想腐”。然而,教育又不是万能的,在金钱、美色的强力诱惑下,对意志薄弱的人来说,教育有时又是苍白无力的。没有制度的约束,没有惩治的威慑,单靠教育对有的人是不起决定作用的。同样,制度建设是有效的治本之策。编织严密的制度网可以使经教育仍有贪腐之心的人无孔可钻,即解决“不能腐”的问题。但任何制度都可能百密一疏,何况制度是人执行的,倘若执行制度的人徇私,制度同样可能流于形式。社会发展进步速度非常快,制度建设往往滞后,如果不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不注意配套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就有可能给贪腐分子以可乘之机,因而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制度上也是不现实的。惩治腐败是预防腐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防腐败的坚强后盾。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坚持严厉惩处,使他们不再心存侥幸,即使躲过了教育和制度的约束,仍然逃不过惩处。这就使预防没有后顾之忧。在当前腐败蔓延态势还未完全遏制的严峻形势下,突出治标作为当前的工作策略是十分有道理的,它与长远讲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策略是不矛盾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下猛药、施重典,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腐败蔓延态势得到遏制,才能为强化教育,制度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总之,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政党存亡、政权得失的历史教训后,得出的战略思考;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剖析后,得出的准确判断;是对一年来端正党风、惩治腐败所取得的成绩客观总结后,得出的清醒估计;是对构筑惩防体系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后,得出的睿智抉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一步一步扎实推进,就一定能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我们就一定能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条:贯彻落实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下一条:关于我省“乡案县审”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