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强决心,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以“教育管理党员干部、规范监督权力运行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廉洁政治。
以干部清正为目标 抓实党员干部教育管理
干部清正,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必须从每一名党员干部抓起,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促使干部干净干事、勤政为民。
深化廉政教育,涵养清正之心。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导致自甘堕落、贪污腐化等问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从政道德教育,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施教机制,着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广泛的、入脑入心的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涵养清正之心,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强化廉洁自律,倡导清正之行。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守住廉洁从政底线,严格自律、清正为人、秉公办事。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纪检监察组织要加强对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督促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作表率、树标杆,努力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严明政治纪律,恪守清正之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决不允许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允许参加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决不允许编造和传播政治谣言。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合力。
以政府清廉为目标 抓实权力监督制约
政府清廉,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关键。打造廉洁政府,核心就是监督好、制约好和规范好行政权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监督各级党政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推动服务型、法治型、高效型政府建设。
强化监督检查推动政府清廉。实践证明,开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一些政府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既能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县委、县政府的权威,又能促进政府廉洁,减少腐败问题发生。比如,今年以来,镇坪县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中、省、市、县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建设和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及时开展了行政效能监察,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廉洁行政。
规范权力运行保证政府清廉。实现政府清廉,必须从规范权力运行、健全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制衡和监督,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去年以来,结合县情实际,创新推出了视频监控和电子监察制度,对全县各镇各部门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过程、服务效率实现了全程监督,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铲除了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同时,我们创新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减少了项目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整合了行政审批职能,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通过制度创新,确保权力始终沿着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轨道有序运行、正确行使。
提升行政效能体现政府清廉。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的行政行为,是政府清廉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政府管理和服务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政监督,提升行政效能。要着力加强效能监察,认真治理庸懒散问题,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着力加强绩效管理工作,建立指标体系和信息平台,严格绩效管理考评,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着力加强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和广大干部履职尽责,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以政治清明为目标 抓实制度机制建设
政治清明,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核心目标。它既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运行状态,更是廉洁政治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所在。实现政治清明,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制度、文化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常态运行,才能形成清明的政治生态。
创造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如果制度不能保证公平正义,“显制度”弱化、“潜规则”盛行,就无法实现政治清明。面对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度建设失之于软、失之于散、失之于虚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清理、评估和完善,对过时的制度及时废止,不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抓紧制定,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针对制度落实过程中的低效执行、选择执行、对抗执行、过度执行等问题,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加大违规惩戒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创造崇廉尚洁的文化氛围。促进政治清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其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注重用深厚的廉政文化内涵教育人,用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引导人,用优秀的廉政文化传统影响人,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
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好坏,是政治清明与否的“晴雨表”。促进政治清明,必须解决好社会风气问题。古人讲:“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抓风气,要从党风政风抓起、从党员干部抓起,发挥其正能量和示范效应。要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力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营造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文明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系镇坪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