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建立“两联三帮四管”机制 改作风解民忧帮群众脱贫
打印

  千阳县通过开展“三到三帮三促进”(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帮困难群众提高技能、发展产业、改善环境,促进干部宗旨意识提高、促进作风效能转变、促进发展意识增强)活动,在全县建立“两联三帮四管”帮扶工作机制,将干部的勤政指数转化成为群众的幸福指数,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实行“两联”机制,改作风干部交上“穷亲戚”。千阳县结合干部作风实际,适时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部署,要求各单位和各级干部按照“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单位联村和县级领导、科级领导、一般干部联户“两联”帮扶机制,制定“两联”工作方案,从根子上转变以往帮扶工作由“嘴上说”到“身力行”的现象。单位联村规定,按照“大单位联大村、小单位联小村、技能部门联产业村、优势单位联偏远村”的原则联“对子”。

建立“对子”后,联村单位对“对子村”进行走访、调研,与村干部群众座谈了解情况,对村情、村貌、经济发展制约瓶颈等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之后,与村组共同为村上制定全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确定致富项目和支柱产业。县级领导、科级领导、一般干部联户规定,联村单位所有干部,按照“一般干部联1户、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3户”的原则,对联系村困难群众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联户“结对子”,并对联系户在摸清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致富能力、帮扶需求“四个摸清”的基础上,建立意见征集、查找根源、问题办理、信息反馈“四个”台账,填写帮扶明白卡,明确帮扶工作计划、措施、时限等,按照计划进行帮扶,并规定科级以上领导全年深入联系户不少于60天,一般干部不少于90天。“两联”机制建立后,全县72个部门和74个事业单位联村98个(部分部门和事业单位共同联包一个村),为村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98份、计划490条;全县1786名干部联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2792户,入户走访群众56368趟(次),征求梳理意见建议278条,为联系户填写帮扶明白卡2792张,制定“五个一”(为帮扶对象提供一项致富信息、确定一项致富项目、争取一项惠民政策、培训一项致富技术、扶起一项产业)帮扶计划8659条,做到“54321”(对特困户、信访户、产业大户、孤寡老人、“两代表一委员”五个重点帮扶,召开老党员、困难群众、村组干部、创业能手四个层面的座谈会,关心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家庭三个群体,记好民情日记和帮扶明白卡两种资料,每名干部至少承诺为帮扶户兴办1件以上实事),为村级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绘制了一张致富图。

推行“三帮”模式,解民困政府买单“为群众”。一是建立技能定期培训帮扶模式。整合技术资源,为群众敞开致富技能大门。针对群众在家电维修、电焊、种(养)殖等培训需求,县上制定《实用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经过村组摸底,因人而异,由农业、人社、扶贫、教体等部门牵头,利用农广校、县职业中专、县人才培训中心等平台,对群众进行定向、定点、免费培训,增加群众致富“造血功能”,以此提高其劳动技能,从根子上治贫。全县各级干部为帮扶户送致富信息7645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37场(次),培训538场(次)受训人(次)43245,发放技术资料13500余份,通过技能鉴定人员436人,实现转移就业1830人,为群众致富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产业长远帮扶模式。为了使“联村”机制真正取得实效,县上及时完善制定帮扶办法,建立产业长远帮扶模式,规定各联村单位对联系的村确定的产业进行长期帮扶,3~5年不变,直至帮扶取得实效,避免半途而废的弊病。各单位为联系村争取项目103个,争取资金2683万元。县扶贫办针对联系的庙岭村发展养殖业需求,为该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出台了养殖业扶贫补助新办法。三是建立困难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帮扶模式。县上成立“三集中(农民向县城集中、向城镇集中、向社区集中)、四告别(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办公室,结合“两联”机制,制定全县群众进城镇规划,规划17个群众进城居住小区项目,目前已搬迁1911户6841人。

建全“四项”制度,促发展政策保障“惠民生”。一是建立服务承诺制。要求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帮扶中对各自帮扶的项目在本单位和联包的村组进行公示,承诺办结时限,接受群众监督。并根据帮扶工作完成情况,适时调整短期帮扶计划、措施、任务等,确保帮扶工作连续性、完整性、实效性。“两联”机制实施以来,按照承诺,联户干部为帮扶户资助现金296.2万元。二是建立督查整改制。县上采取现场指导、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两联”机制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帮扶成效显著和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学习,对帮扶工作滞后的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并要求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挂牌销号。同时,对帮扶中需要多方协调解决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县、镇、村、联村单位上下联动的方式解决,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建立帮扶月报制。县上制定印发联包帮扶《工作纪实簿》,要求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对每次走访、帮扶事项、政策宣讲培训、矛盾纠纷调解、为民办实事等进行详细记载,由联村单位统一将帮扶情况按月上报县上,由县上印发通报进行通报情况,全县共记录干部帮扶《工作纪实簿》1994本。四是建立群众评议制。在帮扶中,县上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年底由县级领导带队进行专项考核,考核中召开联村单位、所在村群众会议,由所联村和联户群众对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帮扶成效进行实地考核和满意度测评,县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模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两联三帮四管”机制的建立,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效。

干部作风出现新气象。该机制建立后,转变了以往干部不出机关帮困的形式,解决了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促进了单位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发展意识,落实了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密切了干群关系,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发展了当地经济。先后涌现出工商局干部段陇乾为帮扶户刘小红解决户口帮其家协调资金新建房屋、教体局干部陈小丽为帮扶户齐万顺协调报销药资费、草碧派出所所长韩润科为帮扶户聂春芳跨省办理户籍等感人事迹,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群众生活有了新保障。该机制建立后,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为各村和群众移民搬迁3033户,列入危房改造898户,引导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238户,按政策协调办理农村低保168人,协助办理贷款467户48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38人382.9万元,化解农村矛盾纠纷354件,帮助群众协调解决涉及交通、水电、农业发展等问题408个,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节时有人访”,加快了“三集中、四告别”向城乡一体化目标迈进的步伐。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该机制建立后,通过联点单位和所在镇村共同努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7亿元,引进54户钛企业;建成海升万亩苹果示范园、千星现代农业、有机王设施蔬菜等现代农业示范园12个,发展种植产业大户326户,培育规模化产业示范点27个,支持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2个,创办千只土鸡养殖场6个,新栽苹果2.6万亩、核桃3.1万亩,种植蔬菜6.9万亩,新增良种高产奶牛5650头,培育优质高产桑园1.1万亩。形成了“大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园区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了镇村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系千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上一条:丹凤:以“六抓六建”力促“村官”作风转变
下一条:李青山一妻四妾是“仿古”还是“洋气”?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