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榆阳区纪委监察局从改进作风入手,更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监督检查工作的创新举措,有效防止了“蜻蜓点水”不深入、“雾里看花”查不清、“浮光掠影”走过场等不良风气,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得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建立年度监督检查规划
着力解决盲目随意的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谋划监督检查时,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思考,制定合理有序、符合实际的工作规划,减少和避免随意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系统筹划,检查立项由领导随意决定,想起哪个是哪个,常常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推进工作不分轻重缓急,该检查的时候不检查,不该检查的时候乱检查,错过了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政出多门,同一时期数个监督检查组同时涌向基层,搞得基层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影响了中心工作的落实。为此,我们对症下药,采取改进举措。一是梳理工作,建立监督检查目录。围绕年度区纪委全会和区政府廉政工作会议部署,认真梳理本年度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上级要求和我区实际,确立年度监督检查立项,根据轻重缓急和工作特点,建立该年度监督检查目录。二是合理设计,制定监督检查推进程序。根据区纪委的工作特点和受督查单位的实际情况,纪委监察局制定了“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评比、年终一考核”的监督检查工作步骤,把监督检查统一纳入有章可循、有序进行的规范化轨道。三是健全登记,实施监督检查台账管理。通过建立台账的办法,对每次监督检查的负责领导、实施部门、具体时间、解决问题等如实登记,并要求督查和被督查单位双方负责人签字,严格避免检查过多问题的发生。从2012年起,我们对全区投资建设的100多个工程项目,按照资源开发、产业园区、社会服务、农林水电、生态保护等分类梳理出27个上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监督检查的工作重点,编印成监督检查目录,严格执行规范程序和台账管理的具体要求,确保了各项监督检查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
选准配强监督检查人员
着力解决力量偏弱的问题
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我们坚持把选准配强监督检查工作人员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确保选“硬人”抓“硬事”。一是领导亲点人。所有监督检查组长统一由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科室主任及纪工委书记担任。对于重点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纳入信息披露分类评价,促进了内幕交易知情人登记制度落实。2013年上半年,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西安市属5家企业集团进行走访,现场查阅工作流程,了解内幕信息管理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引导相关企业集团进一步完善内幕信息管理制度,细化保密措施和知情人登记备案程序,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制作了常备内幕信息知情人统计表和具体事项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表,强化了保密责任,突出了针对性,较好地提高了内幕信息管理工作成效。检查项目,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纪委领导亲自点将。二是全系统内选调人。各小组组长确定后,由组长在纪检监察系统内抽调综合素质过硬的同志,确保每个成员靠得住,用得上,会干事。三是其他单位推荐人。对于事关全局性的工作,根据监督检查规模大小、业
务难易程度,适时把人大、政协机关和审计、发改、住建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各个监督检查小组,增强互补性、专业性,确保监督质量水平。 2011年,经西洽会达成协议,两家企业决定在榆阳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投资项目,示范区在关键地段为其预留了土地。区纪委在促进科学发展监督检查中,由于检查组吸收了土地部门的业务骨干,很快发现这两家企业在完成土地场平、围墙后,后续项目建设没有实质性进展,存在企图圈地嫌疑,监督检查组及时向相关领导和部
门汇报后,按园区招商引资相关规定,取缔了这两个企业的入园项目,维护了国家利益。
明确监督检查内容要点
着力解决无的放矢的问题
监督检查工作重在集中精力,短时间内发现和解决主要问题。这对监督检查人员是否熟悉主要内容,明确突破要点,把握重点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把熟悉内容作为监督检查的基础工作来做。每次监督检查前,都要组织相关人员,将检查项目核心要点、检查事项与判定标准等详细列出来,在此基础上,组织检查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他们对整个检查要素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信心和责任心。2012年,全区31个乡镇和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相继建成,我们在对其前期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前,首先和检查组的同志对该项工作特点进行了认真分析,重点围绕硬件设施、制度建设、人员配备、服务项目和群众反映等9个方面,提出了衡量指数和标准,使监督检查指向明确,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方法
着力解决流于形式的问题
坚持在明察暗访、听取汇报、翻阅资料、走访群众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按照问题倒逼的思路,创新有效管用的方式方法,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一是充分听取民意反映。在“榆阳清风网”开设民意调查专栏,及时公开每次监督检查的信息;同时,按照党员干部、企业员工、周边群众的不同类别,通过随机调查电话,广泛搜集群众对检查事项的真实意见和反映。二是进行定量分析。围绕监督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合理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并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为准确掌握情况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三是深化结果运用。根据监督检查结果,严格实施奖励批评。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期限,并适时开展再检查,对改正不力的进行点名批评,并向社会曝光,督促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启动问责程序,严格按照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层级比较高、涉及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问题,报区委区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并“杀回马枪”,督促整改,一抓到底。
在去年的作风整顿活动督查中,监督检查组发现某街道办未履行任何审批手续,擅自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第一批5名干部外出考察返回后,第二批7名干部当晚准备出发,被及时制止。事后,区纪委作出决定,责成第一批干部考察费用自行承担,并对街道办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并取消了其年度评优资格。
注重监督检查工作考评
着力解决标准不高的问题
监督检查组是由领导机关派出,代表上级机关的形象。监督检查组是否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作风务实,不但直接关系到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水平,也会给基层的工作和作风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工作实践中,为了解决监督检查组标准要求不高的问题,切实维护自身形象,真正发挥监督检查的积极作用,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行监督检查纪律教育。监督检查前,开展纪律教育,要求监督检查人员自觉遵守监督检查工作纪律,为基层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增强监督检查的说服力。二是实行被监督检查单位填写廉勤鉴定制度。监督检查结束后,由被监督检查单位填写《监督检查组成员的廉洁自律和履行职责情况鉴定表》,由受检查单位对相关的十项内容作出客观评价,然后报区纪委监察局备案,强化廉勤监督的意识。三是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监督检查工作纪律或被督查单位有不良反映的,取消本年度内单位评优树模活动资格,两年内不得再参与任何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的,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切实维护监督检查工作的严肃性。在2012年全区半年工作监督检查期间,一个检查组成员违规接受被监督检查单位同学的宴请被举报,区纪委调查核实后,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并予以通报批评,使全体监督检查人员受到触动心灵的廉政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