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问卷调查,倾听群众心声;一块牌子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一部热线电话,回应群众诉求;一个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一名干部包联,帮扶群众发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是紫阳县在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基础上的拓展和升华,从而实现了服务群众具体化、体系化、常态化,其核心理念是:只要是群众的合理需求,就千方百计予以解决。
出发点:民有所需皆大事
时间追溯到2007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了一次万人问卷调查显示,99%的群众迫切要求建西关广场,但拆迁难上加难。
一番深入调研后,问题的症结浮出水面:拆迁群众质疑广场到底是商业运作还是纯公益建设?对此,紫阳县决策层公开承诺,广场只以公益性质存在,由政府投资,不搞任何形式的商业行为。迅即,40天就完成了12家机关单位、54户居民拆迁,无一户上访,广场开工建设比原计划提前整整2个月。这次成功,成为紫阳县“五个一”工作法的重要起跑。
万人问卷大调查、政务平台网络问政、千名干部开通便民服务微博等一系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做法,一方面为群众提供了表达意愿的通道和平台,一方面也方便政府找准了民意风向标。
在推行“五个一”实践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又为各级干部主动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细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2011年春节刚过,双桥镇四坪村村民姜奎带53位乡亲外出务工,由于春运期间票源紧张,眼看着将要耽误工期。情急中,他按县城广场公示的领导干部信息,给县委书记王晓江发了一条求助短信。经过协调,姜奎如期买到了54张前往新疆的火车票。在县委书记王晓江眼里,帮农民工买火车票,既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大事,也是关乎一个家庭致富的要事,民有所需皆大事。
着力点:构建联系服务群众体系
紫阳县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薄弱,全县近8万人在外务工,绝大多数农户只有“老”“小”常年在家,办理各类于己有关的事项时,不知政策和信息,不懂手续和程序,跑不了路、花不起钱、耽误不起时间等问题凸显,为破解群众办事难,“五个一”工作法应运而生。
一张调查问卷,倾听群众心声。县委、政府每年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万人问卷”大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已连续6年围绕群众所盼所愿每年确定城乡20件实事,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个公示窗口,接受群众监督。2007年以来,紫阳县坚持在县城中心广场醒目位置“晒”全体县级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照片、手机、办公电话和分工;在各镇机关、县直各部门办公场所公布全体干部照片、电话号码和岗位职责,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每年把全县20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抓责任县级领导、责任部门、进度要求、年度目标考核结果以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一部热线电话,解决群众诉求。今年2月26日,紫阳县开通了全县便民服务热线电话4411111(寓意事事都找“五个一”)实行“一个号码对外,一条热线全管”,24小时接听记录群众来电,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惠民政策咨询、投诉求助、政务转办、收集建议等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便民服务,并第一时间转办、回复、督办、回访,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截至5月底,县服务热线已接到咨询、投诉、建议等各类电话654个,现场答复421个,转交相关单位224个,转交办结率达97%。
一个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在县镇两级整合部门职能,成立政务便民服务大厅,让群众只进一道“门”,办完所有事;各村建立便民服务室,聘请村干部为村民代理受理各项事务。镇机关和县便民服务大厅实行
轮休制,周末照常上班,方便群众办事。
一名包联干部,帮扶群众发展。建立“三包三联”工作机制,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触角向下延伸。县级领导包镇联村抓示范,实行每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一个镇、联一个村(社区)和包抓一个重点项目。县直部门包村联组抓帮扶,规定每个县直部门包一个村,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民小组。乡镇干部包组联户抓服务,推行“一本民情信息档案,一本联系通讯录,一份服务承诺书,一本入户工作日志,一张便民监督卡”的“五个一”便民服务措施,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生动局面。
落脚点: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工作常态
为确保“五个一”跑起来畅通无阻,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一种工作常态,紫阳县建立了民意调查、定期汇报、督查问效、激励保障和考核奖惩五项保障机制。
坚持将民意调查作为群众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围绕重大决策、社会动态、舆情信息等,定期开展调查,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汇总反馈,建立起全方位、常态化的社情民意收集机制。
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做到群众工作情况清,底子明。各镇各部门每月定期报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各镇每月召开一次包联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包联干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小组议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小组群众会,倾听群众意见。
坚持督查问效制度。定期开展督查督办,对工作滞后的及时预警提示和通报督办,形成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的工作落实机制。实行“月督查通报、季督办考核、半年巡评、年度奖惩”的督查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督查通报问题台账,对通报的干部作风问题,进行跟踪整改。近两年来,全县共实施诫勉谈话25人,给予党纪处分26人,政纪处分10人。
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与干部工作津贴、绩效工资、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等相挂钩,激励和约束干部自觉联系服务群众。
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对年度包联目标责任考评位居全县综合排名后3位,且群众满意度低于75%的镇和县直部门,一律不进入优秀考核等次。在干部提拔中,增加民意调查考核,电话随机抽查包联户满意率,凡拟提拔对象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1.8%,2012年总量达到43.2亿元,是2007年的2.6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4.4%,总量达到2.65亿元,是2007年的4.3倍;全县城乡居民收入达到 20196元和 5966元,分别是2007的2.6倍和2.8倍,年均增长31.4%和36.1%,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了全市领跑、全省进位。全县信访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由过去矛盾突出的“信访大县”转变为连续三年的全省信访“三无县”。2012年,县委被中组部、省委分别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荣誉称号。这正是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释放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