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制度建设和创新极为关键;制度的缺失和体制障碍,是腐败现象难以根除的根本原因。为了适应反腐倡廉新的形势,只有不断地创新制度,才能让廉洁之水长流不息。富县纪委、监察局结合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大胆实践,制度创新硕果累累。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打造阳光工程
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工程建设项目也与日俱增。这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动力,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给监督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障碍。近年来,“大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为杜绝发生在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富县纪委、监察局针对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调研论证,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打造阳光工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规范招投标活动,狠抓工程建设项目重点环节。明确监督主体,确定县监察局是全县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综合机构,直接对招投标活动及工程重大变更、投资追加、决算审计、工程验收等方面实施全程监督。规范备案管理,对项目投资总额在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实行备案管理;5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投标;项目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勘察、设计、监理均必须招标投标。
防范廉政风险,堵塞工程建设项目监督漏洞。建立廉政合同,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廉政合同》,施工单位必须与建设单位签订廉政合同,同时报县监察局备案,备案后建设单位再与县监察局签定廉政合同。组织各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活动,查找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领域,并提出防范建议和措施,采取施工中廉政测评、施工后廉政鉴定等手段,建立廉政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有效堵塞工程建设的漏洞。
自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以来,全县共建立台账项目底数204个,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数68个,100万元以下项目数136个。共组织开展2轮专项检查,对41个工程项目发放了书面整改材料,发现和纠正问题24个,完善相关合同12个,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监督。
2010年,全县工程项目建设投诉同比下降31%,受访案件同比下降15%,发案数量同比下降17%,领导干部干预工程建设、违法审批出让土地、虚假招标和串标等突出问题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一本“民生台账”?摇心系百姓冷暖
2010年8月22日,南道德乡东道德村的赵国林、丁富强等10余村民反映村里活动室院落,每逢雨雪天气就无法通行的情况。经“三委”会议研究,决定用砖硬化院子,用料加人工费共需一万元左右,由支部书记丁兴龙出面,联系乡领导鲁天龙与县包抓单位沟通,争取解决部分资金。经协调最终由县旅游局出资2万元。办结时间是10月22日,群众赵国林、丁富强在处理意见处写上满意的意见,并签字确认。这是南道德乡东道德村民生台账记录中的一页,像这样的记录,在该乡的每个村子都可以找到,它详细真实地记录了群众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以及解决过程和结果。
“民生台账”制度的建立,为村民监督委员会搭建了工作平台,促进了监委会作用的有效发挥。全乡10个村民监督委员会共监督村级事项203件,给村“两委会”提出质询意见82条,处理矛盾纠纷42件,参与村级财务审计20次,否决不合理开支11起,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12万元。
“民生台账”制度的推行,迅速掀起了南道德乡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热潮。该乡西道德行政村筹集资金10万元新建了机井,为全村80多户群众接通了自来水;谢家洼、狼虎头2个行政村自发组织群众清理村内的排水渠,解决了汛期积水排放不畅的问题;丁家塬、东道德、枣林子3个行政村维修了8公里生产路,解决了群众运输苹果困难的问题。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低保户、五保户的申报更加公开透明,群众满意率达到95%。
干部交“心”?摇百姓说“话”
地处交通要道,洛河岸边的茶坊镇,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天然气管道铺设、果汁厂加工企业、新农村建设用地等方面的需要,占用了大量的基本农田,从而引发了在征地赔偿、宅基地划分、产业开发等方面的矛盾,造成了多个村连年上访,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和对外开放声誉,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面对现状,新一届党委、政府创造性地提出让群众说的“说事制度”,让群众监督干部,不搞暗箱操作,实行公开公正,有事摆到桌面上,为群众释疑解惑,消除隔阂。
2010年,茶坊镇在各行政村设立了“说事室”,把每月的10日和25日确定为“说事日”。要求各村干要用拉家常的方式和村民一道对村里要解决的难题、要办的实事、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影响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等进行讨论解决。“说事日”前,先召开村“三委”班子会议,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事项和村民关心的热难点问题确定议题,拟定初步意见,提前3天在村务公开栏公布说事主题。“说事会”由村监委会主任主持,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参加,通过干部问事、村民议事、民主定事、承诺办事、办毕评事等程序,有效提升了村级民主化管理水平,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
茶坊镇史家坪村地处309国道路线上,由于修建黄延高速公路,村上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失地群众将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作为“说事”议题,提到村“两委”班子讨论。村干部把群众提出的建议上报镇党委和政府。镇党委书记师彬高度重视群众的“说事”,认为这是密切干群关系、维护辖区稳定、发展村级经济的一件大事。他亲自包抓史家坪村群众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在,该村已建立起2层48套商住楼,不仅解决了群众住宿难矛盾,而且建起了商业一条街,解决了失地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劳动致富热中的难点和矛盾,赢得了村民的广泛好评。大学生段永斌毕业返乡后,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计划。他找村干部“说事”,请求予以帮助,村上拿出10500元给予扶持,并帮助其贷款5万元,办起了“秦川牛”养殖场,现已发展秦川肉牛30头,建起配套沼气池20口,一举走上了自主创业致富路。
茶坊镇推行的“说事制度”,不仅扩大了广大群众参与村政、村务主体的范围,增加了村民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而且充分发挥了村民在村务决策中的主体作用,做到了“村民出点子,干部定调子”,促使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该制度实行以来,全镇共收到村民议题、建议115条,申请参加说事会的村民900多人(次),共召开说事会90多场(次),现场答复82个,提交党委会协办落实25个,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3起,做到了群众说事“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
旧岁有枝皆硕果,新春无树不繁花。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富县纪委、监察局从预防腐败源头做起,不断创新制度,紧密联系群众,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这支战斗在鄜州大地上的纪检队伍一定会再谱新曲、再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