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第五选区举办区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选民在提问中表现过于“含蓄”,现场一度沉默将近5分钟。“下面是自由时间。”受到主持人开腔鼓励,选民陆续抛出基建设施缺乏、看病贵、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见面会的提问环节如“接访日”,3位正式代表候选人提前“练兵”。(《南方都市报》9月5日)
借助“见面会”这个平台,候选人出场“亮相”,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接受选民的“测试”。选民可以一睹候选人的风采,了解其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换个角度看,“见面会”也增强了候选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展示法律权威的一种仪式,这样的“见面会”体现了候选人对选民和法律的尊重;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有助于培养人大代表全心全意为选民服务的理念。不过,一些“见面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以白云区新市街第五选区举办的“见面会”为例,在选民提问的环节,尽管主持人多次重复提醒,但现场依然沉默了五分钟。尽管程度不同,其他选区的“见面会”也同样出现了选民不会提问的情形。黄花岗街第九区的见面会后,一位代表候选人跟记者说:“我们的选民没有接受过训练,感觉多数人是不敢说话的,比较‘羞涩’。”在笔者看来,这番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
如何才能让选民敢于说话,且能问到点子上?首先,需要在“会”外多下功夫。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加强会前的组织和发动工作,在见面会之前,引导、发动居民代表征求民意。这样,再向代表候选人发问,就能够既有一定深度,又有相当的代表性。
倘若再精心组织下,结合选区实际,集中选民提出的带共性的问题,让候选人分别回答,承诺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样,同样能有效避免出现候选人信口开河、非正常的承诺,以及“选前乱承诺、选后不作为”现象。■(据《中国青年报》)